電商未來:新零售向左,新消費向右


電商未來:新零售向左,新消費向右

理解:

「大陸的消費群體,正在經歷一場演變。以前,大家追求怎麼能買得到,現在大家追求怎麼買的更好、更有品味。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新消費。」

電商老闆們都在變身新時代的思想家。

最先是馬雲的新零售,把「電商」的概念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雖然被同為杭州人的老一輩企業家宗慶後在多個場合嘲弄,但儼然不再是一個生硬的概念,經歷馬雲不厭其煩的宣講,美國人也在期待那許諾的100萬個就業崗位。

電商未來:新零售向左,新消費向右

接著,中國電商老二京東也不甘於人後,劉強東針鋒相對地提出零售沒有新舊之分,「未來零售的本質仍然是成本、效率和體驗」,這個人大畢業生、宿遷人堅信我們正處於澎湃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之中。不過這個概念的社會接納程度還不如「新零售」那般婦孺皆知。

「貓犬之爭」尚未平息,電商圈的小兄弟網易也加入這場電商理論的總結課上來。丁磊倒也並不避諱「新消費」和「新零售」的區別。如同梳理他們的公開發言可見,在對於電商的認知上,兩位同城大佬的「新消費」和「新零售」存在三大區別。

區別之一:

「新消費」側重消費者角度、

「新零售」側重商家角度

一如丁磊這次演講提到的一個現象,中國的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在國內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這些年,大陸游客到國外買禮物經常鬧烏龍,因為回國一看全是Made in China。大家都很納悶,為什麼日本製造,都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國內,次一點的才出口。而中國製造卻剛好相反,很多好東西,因為沒有合適的銷路,都迫不得已賣給了國外,結果又被中國遊客高價背了回來。」

網易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恰好對應的是消費者的兩種需求:海外優質產品和國內優質產品,同時捕捉到同一個大趨勢——消費者權力的崛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便捷的支付,直接推動消費者成為買賣關係中更具主導性的一方。網易考拉海購提出的精品戰略、榜單經濟,意在瞄準新一波消費升級,解決新興中產階級對格調和品味的需求。

相比之下,馬雲的「新零售」更多是從商家、行業的角度來切入。「新零售」本身是屬於「五新理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新技術)、「新商業文明」的同心圓的內核之中,它是一個更大語境的小話術。一如阿里參謀長曾鳴所說:「我和馬雲配合這麼多年,有一些小小的心得:馬雲提出一個新的概念的時候,他的思考維度往往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甚至更長的維度。」

簡單說,馬雲更關心的是商業文明這樣的大時代,而丁磊在意的是消費者的小時代。


區別之二:

「新消費」面向的是中產階級,

「新零售」席捲的是所有人

截然不同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截然不同的用戶。

網易以「精品」口碑行走江湖,從早期有態度的新聞產品,到後來雲音樂、雲筆記,都帶有強烈的網易式的審美和分眾取向;而阿里巴巴則是和騰訊一道參與全球科技公司TOP10的競爭,乃是中國互聯網的兩張國家名片之一,締造新商業文明、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的夢想代表了迥異於網易的風格。

順著各自不同的脈絡,很容易發現,在網易考拉海購上買花王紙尿褲的用戶,和在網易新聞裡跟帖、用有道詞典翻譯、還在堅持在LOFTER發圖片、只聽網易雲音樂的正是同一波人,這波人可能同時還用知乎、上豆瓣、看B站。對,他們就是中國中產階級中年輕的那撥人。

所以,丁磊的「新消費」是為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量身定製,而馬雲的新零售則註定是更加普世性地盯住中國全體網民,畢竟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 億,這決定了馬雲的電商理論必然要考慮到更廣泛的用戶。

但無論是馬雲還是丁磊都認識到,中產階級將是未來消費的中流砥柱。國際調研機構尼爾森早在2013年的一次調查就發現,中國中產階層將成為高消費主力,在跨境電商、海外旅遊、高檔汽車、甚至藝術品市場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都十分突出。


區別之三:

「新消費」的使命是傳遞審美,

「新零售」的使命則是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電商未來:新零售向左,新消費向右

為生活投票,多麼的誘人的概念,這是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動作,迎合了當下年輕人成為中產的向上的心,又撫平了那些無法突破中年危機、擁擠在城市萬家燈火中的油膩心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