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看華為雲如何解鎖全球“智能版圖”

2018年,雲計算市場演繹了太多的風起雲湧,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ICT巨頭,或是那些新銳企業,都加入到雲計算大潮中來,大有群雄逐鹿的感覺。

這一年,也是華為雲火力全開的一年。華為雲在這一年間的發展可以用“火箭速度”來形容。除了華為在雲上堅定的決心、持續的投入、深厚的技術積累外,事實上還與華為雲的全球化“基因”密切相關。

對於許多中國的雲計算企業來說,隨著自身業務的發展,推動業務全球化、參與雲計算市場的全球競爭是一個必然要跨的門檻,但對於生來就是全球化的華為雲來說,其字典裡就沒有“出海”兩個字。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華為在過去20年的全球化積累和能力建設,所以在過去一年時間內華為雲在全球範圍內佈局。

在筆者看來,華為雲的全球化佈局是水到渠成的,但對於華為雲來說,過硬的技術、產品、服務全球化企業的能力,自身數字化進程的經驗才是華為雲能夠迅速落地全球佈局的關鍵。

華為雲生來就是全球化的

一直以來,全球化都是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大命題,“出海”意味著全新的語言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等,面對這些挑戰企業都需要小心應對。但這些,對於早在1997年就開始佈局全球化的華為來說,可謂是輕車熟路:如果說別的企業是站在中國看世界,華為雲則是站在世界看世界。角度不同,高下立判。

要知道,目前華為業務已經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且其中超過一半的業務收入來自海外市場。有遍佈全球的業務佈局做基礎,華為雲可以在海外市場迅速組建團隊、開展業務,2018年華為雲的全球業務部署和佈局速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018年3月,華為雲香港大區開服,向亞太提供服務;同月,俄羅斯大區開服,華為雲成為第一家在當地落地的公有云; 9月,華為雲泰國大區開服;11月,華為雲南非大區開服,成為全球首個在非洲設立本地數據中心提供服務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同月,華為雲巴黎、新加坡服務上線。2018年的華為雲,全球化服務開放速度以月來計算。

截至目前,華為雲在香港、俄羅斯、泰國、南非大區陸續開服,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0個可用區。

2018看華為雲如何解鎖全球“智能版圖”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有個小細節,比如5年前的緬甸,由於基礎設施不到位,當地水電不穩,每天都停電3到5次。華為員工在40度氣溫中,最長10天無法洗澡。後來華為購置油機、太陽能發電機,可以備電8到12小時。再遇到停電,很多中資企業員工就到華為公司食堂用餐,飯桌上工程師可以自由交流技術和思想。”這樣的“小問題”對於不少企業來說,是很難想象的。

此外,在搭建團隊推進全球化業務佈局上,華為雲也是頗有心得。Global加Local等於Glocal。據瞭解,目前華為在一個國家開展一塊新業務時,本地化的團隊往往佔到整個團隊的7成左右,有了這樣的團隊建設經驗,華為雲的全球化業務佈局也就更加順暢了。

並且,華為雲的優勢還體現在對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規遵從性上,眾所周知,不同國家有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一家企業若想在這個國家開展業務,就必須要遵從相應的“規矩”。比如,華為雲俄羅斯大區的開服,首先就明確客戶數據和信息都留在俄羅斯境內;而在泰國大區開服過程中,華為雲向泰國政府的多個部門申請了數據、視頻、語音通話等多個牌照,以確保合規和法律遵從。

同時,華為雲在本地服務能力上也有著明顯的優勢。以華為雲南非大區的開服為例,華為已在非洲發展了20多年在全球服務56個國家和地區,華為雲提供的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和服務,將更好地幫助非洲政府、運營商、金融、能源、農業、中小企業、技術合作夥伴進一步加速數字化進行。

技術加持 勾勒華為雲2018全球化版圖

回顧華為雲在2018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快速展開的全球化佈局只是華為雲的表象;在全球化經驗、合規遵從性和本地服務能力這三大優勢背後,華為雲的產品、技術、服務全球化的能力和開放的生態才是關鍵所在。

對於任何一家雲廠商而言,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能否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才是雲廠商走向全球化的關鍵。

在產品和技術上,最近十年來,華為在研發投入上接近4000億元,同時在包括芯片、計算、網絡、存儲等在內的IT基礎設施層面,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這樣一來,作為華為產品和技術積累的輸出者,華為雲的產品和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在服務能力上,華為已經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多年,服務過的客戶更是類型眾多,這種服務當地客戶的能力自然被華為雲傳承了下來。不過,相比較傳統的企業服務,雲服務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全球範圍內的網絡連接、數據跨境的安全合規等都需要克服。

以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一百多個海外分社的新華社為例,為了將新聞安全、實時地傳送到全球各大新聞機構,在每個分社都建設一個小型數據中心的傳統做法早已經難以為繼,而採用雲服務的模式,就必須要解決安全和實時兩個核心問題。

為此,華為雲通過遍佈全球的技術支持中心,快速完成了新華社海外供稿平臺的系統遷移和部署,不僅降低了系統運維成本,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不僅如此,華為雲作為中國唯一全平臺、全節點、全服務通過PCI-DSS安全認證的雲服務商,也能夠為新華社提供最高級別的信息安全保障;而分佈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團隊,則可以為新華社提供全面的本地化服務。

在開放生態的構建上,華為雲堅持做智能世界“黑土地”,與生態夥伴開放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比如,在華為雲南非大區開服的同時,華為雲也發佈了非洲合作伙伴計劃,包括Altron、ATOS、BCX、Datacentrix、EOH、Gijima、Stortech、TCM、Tech Mahindra、T-systems、XON等在內的本地渠道合作伙伴都已經加入其中;而基於華為雲的PaaS平臺——InTouch Aggregator也可以幫助連接運營商,開放電信功能,支持頂級技術(OTT),並構建雲生態系統。

在筆者看來,華為雲2018年在全球業務上快速佈局,正應了那句華為雲的廣告語: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也就是說,華為雲自身有深厚的技術積累,華為雲開放合作的生態理念讓夥伴有未來,華為雲服務全球客戶的能力則讓客戶更加信賴。

發展無捷徑 唯有堅定前行方能坐看雲起

如今,雲計算市場憑藉其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已經吸引了眾多企業入局。來自Gartner的預測顯示,今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將從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至1864億美元,漲幅達21.4%。面對這一發展機遇,幾乎所有參與其中的雲計算企業都在尋求如何分得一杯羹。

在雲計算企業眾多的發展路徑中,全球化無疑是繞不過去的一環。包括阿里雲、騰訊雲等在內的多家雲計算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都在積極推動海外業務發展

從2018年華為雲全球化業務拓展的結果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華為雲已經憑藉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全球化部署和本地化服務能力,為國內雲服務廠商“出海”拓寬了航道。

如今的雲計算市場,雖然說不上是一片紅海,但激烈的競爭已經在所難免。這種競爭不僅僅體現在國內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也在同步展開,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是考驗雲計算企業在產品、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我們在2018年的華為雲身上,看到的是鋒芒盡收、是穩中有進、是恪守邊界“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堅定,我們也關注著各廠商2019年全球化的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