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自感“懷才不遇”終不遇;常嘆“大材小用”終沒用。青年才俊想脫穎而出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嗎?

唐代有一位大詩人到皇宮找自己的朋友聊天,不巧皇帝駕到,連忙藏在床下,但還是被發現了。皇帝一問,原來是著名詩人,就沒有怪罪,還命他做詩一首。這位屢屢感到仕途懷才不遇、因官場論資排輩現象嚴重而感到精神迷茫的詩人以為這下可以脫穎而出了,就使出渾身解數,將自己已經構思了很長時間的《歲暮歸南山》拿出: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此詩人是孟浩然,看看《唐摭言》卷十一對此事的記載: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可見此詩儘管寫得含蘊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果,孟浩然被放還了。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陶淵明個性剛直坦率,不能忍受作個小官的種種拘束,便屢屢辭官。他最後一次做官是在彭澤當縣令。在他當了80多天的縣令時,上級部門派來人員檢查,有人告訴陶淵明,應該換好官服去接待。當時地位低的官員見上級是要彎腰行禮的,陶淵明感到哪能向一個無名小卒行禮呢(“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然後打點行裝,回家過農夫的日子去了。這在文學史上是一段佳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不可取的。儘管你陶淵明“猛志逸四海”,願意“大濟蒼生”,但實際上,你卻連一個縣的百姓也只“濟”了80多天就跑了,也許你陶淵明有奇才,也許當縣官是大材小用,但你這一跑,誰還知道你的指點江山的曠世奇才,還怎麼施展你的才華和抱負?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他懷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頭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嗎?

現在很多青年到了單位後,一心要做一番大事業、做出一番成績來,但是一天到晚乾的卻是一些再簡單不過的工作,有些甚至是小學生也能幹的,便不安心工作,覺得被“大材小用”了,在言行舉止上難免就會時不時地顯露出來,上級如果知道,可能會對你產生的想法無外乎兩種,一種可能認為你有能力,會給你調整到相應的部門;但更大的可能是,認為你“眼高手低”,小事都幹不好,那對你以後的發展是不是很不利?

有人認為年輕幹部選拔使用諸因素中最大而又最難克服的因素乃是論資排輩。難道青年才俊真就需要自覺論資排輩、靠時間嗎?青年才俊想脫穎而出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條路嗎?讀者朋友的觀點很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