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說起傳統節日,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自己瞭解。

的確,絕大多數朋友都是瞭解的,自己不知道,父母也會提醒、身邊的同事也會提醒、媒體等也會提醒等等。

可是,我們對傳統節日還是有一個誤區的。

怎樣的誤區呢?現在所過的節的這一天,與史上是否是同一天。

是不是呢?這要看不同的歷史時期。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今天是“臘八節”,書生就說說這個“臘八節”。

我們仔細看“臘八節”的介紹時,會看到“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句話。

佛教,相信不需要書生多言,它是一個外來宗教,不管你多麼喜歡佛教,多麼信佛,你都改變不了它是外來宗教的事實。

我們的本土宗教不能說只有一個,但可以說大家最熟悉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道教。

外來的佛教,在中國大地上的發展並不是那麼的順利,最初也是困難重重。

別說最初,就算是發展了一段時間,也遭到了皇家的排斥,相信大家很清楚“三武一宗”滅佛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想到滅佛,也會想到信佛,最熟悉的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兩句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道出了南朝皇帝和官僚好佛,在京城大建佛寺一事。

《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載:“都下佛寺五百餘所”。

由此可見,那時佛教的興盛。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外來,就必須融入本土,否則難以發展。

因此,佛教在一步步的發展當中,吸收了我國儒家、道教、傳統文化、民間傳說等知識,形成了一套能讓中國人信服以及與中國人接近的佛教理論。

現如今的臘八節,便是佛教在融合中國本土文化時的產物。

現如今的很多節日,都是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

臘八節,也是如此。

中國古人,特別是上古時代的古人,為後世之人確定了很多祭祀的儀式,大多被後世之人確定為節日。

這一點,相信朋友們不會陌生,大部分的傳統節日,都會出現祭祀的情況,並且絕大多數都是因祭祀而出現的節日。

同樣,臘八節也是如此。

《禮記》這部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相信大家都熟悉,它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儀,以儒家為主。

這部著作是非常權威的,其中《郊特牲》中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這裡所提到的“臘祭”,就是後來被確定為臘月初八日的臘八節。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大家也都看到了,沒有具體日子,只是說了個大致的臘月。

沒有具體日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一個國家的祭祀,不能不是同一天。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

有了這樣的記載,也就不用懷疑了,先秦時的“臘祭”時間是冬至後的第三戌日。

先秦,這個範圍就大了,秦朝之前的時期都可以稱之為先秦。

當然,會有一個起始點,被確定為舊石器時代。

這個範圍內,出現了夏朝、商朝、周朝,這三個已知的朝代,他們給自己的“臘祭”起了名稱,先後是“嘉平”、“清祀”、“大蜡”,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一定要把這個確定為一個節日,那就是“臘祭節”,時間為冬至後的第三戌日。

後來,佛教進入中國,融合傳統文化,把“臘祭”確定在了初八日,還起了個不同的名字,叫做“法寶節”,大致是在我國南北朝時期。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融合了傳統文化,還要顯得真實一些,因此佛教說那一天與釋迦牟尼佛有關係,說是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

為何說佛教杜撰了這一天呢?宋朝有證據。

宋朝吳自牧編寫的二十卷《夢粱錄》中提到:“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單說“寺院”,相信除此之外的地方的“臘祭”並不一定是這一天,這也證實了“臘祭”早期並非初八日這一天的說法。

《夢粱錄》可信程度有多大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認為此書與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同體。

不管是否同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是承認了這部著作所提到的內容的真實性。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這部著作主要記載了作者在宋朝滅亡後回憶並記載錢塘盛況,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內容。

這樣的一部著作,不需要去詆譭誰了。

所以說,佛教確定了我國傳統文化裡的“臘祭”時間為臘月初八日。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這就是臘八節的由來,源起於我國古人的“臘祭”,確定於佛教為了融入中國所做的杜撰。

至於有關“臘八節”起源於朱元璋等的說法,沒必要去探討了,因為宋朝都提到了,朱元璋再厲害,也跑不到宋朝前面去。

關於臘八粥,可以確定在宋朝十分盛行,由此可見宋朝之前也有,只是沒有被所有人接受。

材料,大家都清楚,書生沒必要廢話了。

當然了,佛教都確定了初八日這麼準確的日子,當然也會提到臘八粥的事情,事實也是如此,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缽,沿街化緣,將收集的米、慄、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這是慈悲之舉,善男信女們也就慢慢的開始吃起來,即便不吃,那也還是改變不了它的存在,因為已經約定俗成了。

看到這裡,有朋友會發出疑問,書生這是建議大家不過臘八節,找冬至後的第三戌日過嗎?


我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正式確定“臘八”?早期古人跟現在過同一天?


當然不是,“臘八節”雖說是佛教為了融合中國傳統節日所杜撰出的初八日這一天,但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早已約定俗成,沒必要再去追根溯源的過某天,書生只是想告訴大家,“臘八節”真正的由來以及它本該是哪一天。

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去做,但應該知道,並且最好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畢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