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養生經”

臘八“養生經”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中國,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這一天,中國人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

【臘八粥】

臘八“養生經”

喝“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最早開始於宋代。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每到年終歲末,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稱之為“臘八粥”。但在我國的不同地區臘八粥的食俗卻不盡相同。

北京

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裡寫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

“臘八粥”的食材與北京近似,但講究些的人家還要加蓮子、百合、薏仁米、珍珠米、大麥仁、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這樣熬製出來的“臘八粥”色、香、味俱佳。還有在“臘八粥”中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臘八粥”又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在浙江:熬製“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可祈求長命百歲。

山東

“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的人喝的。

四川

由於地大人多,“臘八粥”的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俱全。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製成的“臘八粥”。

  • 營養價值

臘八“養生經”

雖然不同地區的“臘八粥”用料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由此看來,“臘八粥”的原料少則十幾種,多則幾十種,非常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一“食物多樣、穀物為主”和推薦三“多吃大豆”的膳食原則。只有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最經濟、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是提供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穀類為主,是中國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而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並含有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植物化合物。

因此我們說,“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也曾撰寫《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極為詳盡、清楚,稱“臘八粥”為“食療”佳品。

臘八“養生經”

在寒冷的冬天裡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不僅可以抵禦嚴寒和飢餓,還可以起到“和胃、健脾、清心、補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養血”的功效,也難怪人們如此鍾情喝“臘八粥”。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更是利消化、易吸收、營養搭配合理的“美味佳餚”。但是老年人在食用“臘八粥”時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酌情選擇食材,注意“少量多次”,一次不宜喝太多。

【臘八蒜】

臘八“養生經”

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臘八節的一個習俗。大蒜通過醋的浸泡,整體呈碧綠色,晶瑩剔透,非常好看,而醋因為蒜的加入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就著“臘八蒜”吃餃子,別有一番滋味。

  • 營養價值

大蒜本身就是一種天然的保健食品,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菌抗病毒等功用。大蒜裡的某些成份,有類似維生素E與維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大蒜當中的大蒜素有很強的殺菌作用。經過醋的醃製,大蒜變成綠色,營養功效更是加倍。蒜變綠是因為生成了蒜綠素,蒜綠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胃潰瘍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吃“臘八蒜”時應謹慎,腹瀉的人也不宜多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