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节选)第六章、心理学在3D医学中的定位与医疗价值

此心理非彼心理

人的心理世界依赖于躯体生理、又超越于躯体生理,最终影响并主导躯体生理。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重大公卫工程,具有重大疾病预防医学价值。

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个体生命具有心理与生理两个世界


第一节、心理与生理

一、心理与生理关系

心理与生理是个体生命功能状态的两个侧面(Psychic and somatic phenomena take place in the same biological system and are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process),就像钱币两面是彼此不分的一体,任何生理的背后都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心理是生理的幕后动力因素,其中包含不同构象的激素分子网络;任何心理现象都对应着生理现象,生理是心理现象的表达方式,生理是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生理,没有独立于心理的生理现象。人的生理功能具有多重心理状态分类。

二、心理系统的生物学基础

DNES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即植物神经-内脏内分泌细胞系统是心理系统最重要生物学基础,该系统遍布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DNES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调节和控制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是心身转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状态与植物神经平衡、内分泌功能、免疫系统状态密切相关并全息对应。心理状态评估其本质就是对植物神经平衡状态、内分泌功能状态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估。

第二节、心理学医学定位与医疗价值

心理学是生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不能离开医学宗旨,不能不与医学目标密切结合。任何临床疾病都是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疾病,不存在没有心理变化的疾病现象,心理治疗具有疾病防治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为生命健康服务的学问,心理学只有、也只能为人类健康服务、而不是其它,心理学只有纳入医疗体系,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积极心理学具有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即“治未病”作用、又有“疾病”治疗作用,属于正能量医学与阳光医学体系。

心理学医疗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 过去,只有精卫中心开展心理学服务,完全独立于综合医院;

• 现在,综合医院逐步开设心理科、心身科;

• 未来,各类医疗机构、各个临床科室建立常态化、标准化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诊疗路径;

• 未来,各类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全民心理健康促进新使命,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新方向

• 未来,各类医疗机构需要担负起识别病人心理诉求、处理病人心理诉求,发现心理问题、处置心理问题的义务与责任。

第三节、心理学是一门大众参与的公卫医学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一直被忽略的巨大心理世界。心理健康促进与积极心理开发是可以产生群体健康效应的公卫问题。心理是控制与推动生命活动的能量信息系统总称;是个体生命结构化、逻辑化、模式化、程序化的能量信息流与分子网络池。心理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生存状态的一种内部能量信息与外部能量信息交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模式,随着个体生命的发展而发展,终止而终止。

第四节、心理学基本知识

一、 心理学定义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属于生命宏观现象,与生理现象密切相关。心理现象是生命内在心理世界的表观现象,十分丰富、极其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心理模式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心里模式

二、 心理健康相关概念

1、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是认知、情绪、社会功能(社会适应、社会行为、社会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是指一个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认知符合现实、情绪稳定和行为上符合社会生活规范,其核心与本质是一个人社会化发展的良好状态即人格发展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认知与价值观健康,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适应与人格成熟,心理健康的内在特征是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内在效应是躯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主要实现途径是积极心理训练、充分社会化过程、价值观与积极人格建设。

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心理健康模型

2、积极心理概念

积极心理是指一个人认知积极向上、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情绪乐观开朗,行为向好、向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其核心与本质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与优秀品质,属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范畴,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个人,一般具有高潜能与人格魅力。积极心理干预可以促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问题。

3、心理问题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一个人适应不良,认知偏离社会现实、情绪不稳定、情感失度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的状态。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远,心理问题也就愈严重。

4、心理亚健康概念

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处于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认知偏差、情绪低落、社会功能与适应能力减退、中医心身能偏颇体质,但又不符合心理学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5、人格问题

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格称为健康人格;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格称为不良人格;处于两者之间的为亚健康人格。有社会功能障碍或与社会发生冲突的人格称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健康价值观培养、充分社会化发展是一个人健康人格、成熟人格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6、心理健康危险因素

指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个人心理素质、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事件等,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潜在性、可变性、传播性、聚集性等特点。

7、心理测评、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健康管理

(1)、心理测评量表与心理评估

(2)、心理健康体检

(3)、心理健康管理

第五节、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干预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由Seligman与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首先针对消极心理学提出的,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有的方法与手段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心理力量,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发展。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意志、积极行为等内涵,更强调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二、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干预包括积极认知训练、积极情绪训练、积极价值观培养暨积极人格训练三个方面。每一个人都存在积极心理素质,我们只要唤醒它、开发它、就可以培育“向好、向善、向上”的积极心态,就可以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就可以促进生理健康,预防心身疾病与慢病,促进疾病康复,就可以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积极价值观建设与积极人格开发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同样一件事,可以引起积极认知、也可以产生消极认知,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积极认知产生积极情绪(生命正能量),消极认知产生消极情绪(生命负能量),长期消极情绪(分子激素云)积累,容易产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

第七节、EAP与健康管理

进入21世纪,员工健康问题出现新变化,员工心理问题、MUS、亚健康问题、慢病成为困扰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EAP即企业员工关爱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是以员工心理健康促进为基础的全年全员心身整体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包含员工家庭心理健康管理。

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根据WHO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健康内涵,EAP是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基础与核心

第八节、家庭心理健康管理(FAP)与整合孕妇学

根据心理是历史与文化功能编构理论,胎儿在母体内不仅仅是形体学编构过程,更重要是心理编构过程(Life is a nonmaterial structure with spiritualism)。传统孕妇学更多关注营养物质供给,很少关注胎儿心理营养的供给技术、方法与路径,导致儿童心理问题呈现令人担忧的快速增长态势。

第九节、临床心理学发展的困惑

临床心理学快速发展,14种50年前无能为力的心理疾病有了有效治疗措施,对精神病患者了解也大大增加,但世界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成倍增长,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人群不断扩大,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心身疾病与慢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并成为人类健康首要杀手,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21世纪首要健康问题,这是心理学发展的最大困惑。这说明临床心理学只关注病人不关注健康人群、重治疗轻预防的发展模式,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帮助健康人群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没有对健康人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有益指导,没有有效减少人类心理问题产生根源,相反却制造出了更多问题,使心理问题出现不断增长趋势。

国内首部探索生命、医学、疾病的科普性读物—《3D医学》

《3D医学》是一本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大医学体系的异同点与相互整合融合之道的书籍,深入探究了慢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进一步阐述了疾病未分化态与临床专科分化态双态叠加模型,创立了PCD诊疗路径,体现了大医至简之精髓,并为中国慢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追寻医学初心,努力破解临床生物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3D医学还症状为疾病、还器官为病人、让医生从检查回归临床、从药师回归医师、让医疗回归人文,实现心身并重、中西医并举、防治并行、医养并进、人病同治。此书适合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阅读;也是一本关于生命学的科普性读物,适合对生命深度思考、对医学深度探究的有识之士阅读;同样此书还是一本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促进、疾病个人防治的个人值得保存的读物。

重磅连载——《3D医学》第八期


内容简介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与慢病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生物医学的一维视野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疾病诊疗需求。传统临床生物医学模式把心身整体的人体机械地分解成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中心中的作用,导致临床科室越分越细,让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医疗成了检查、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医学进入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从科学医学时代向整合医学时代发展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方向与必然路径。

3D医学以整合医学思想为引导,从探索多维生命本源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种医学体系的异同点及其相互整合之道,提出了一些生命医学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提出了亚健康学、慢病学新概念,深入探索了慢病发生发展共同规律,并通过CTM-PEM诊疗技术,创立了3D医学疾病PCD诊疗策略与临床路径;提出了疾病未分化状态与临床专科分化状态的疾病双态叠加模型,探索了疾病未分化状态的诊疗策略、原则与方法,体现大道至简、大医至简之精髓。

3D医学从探索生命健康与疾病本质出发,努力寻找破解临床生物医学模式现存问题之法,充分体现人类人文医学内涵,让医学充满温暖与阳光,具有较为实用的临床价值。3D医学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类健康的一种新思维、新医学观、对推进整合医学临床实践、实现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促进医学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实践有重要意义;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是全力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全方位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