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一定爱所有的人,爱世界,爱生活。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如果是主动性的情感发挥作用,那么这个人就是自由的,是情感的主人。如果是被动性的情感发挥作用,那他就是被外力驱使的,他自己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动机的对象。妒忌、嫉恨、野心以及任何形式的贪婪都是激情;相反,爱是一种行动,是人类力量的实践。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一般来说,可以用首先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给予”比“得到”更能让我愉悦,不是因为这是一种剥夺,而恰恰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有我生命力的表达。在给予的过程中,一些新的东西被孕育出来,双方都会为新唤醒的生命而心怀感激。

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他们绝对不能把对方视为对象,而应该同对方建立一种真诚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除了给予的因素之外,爱的积极性特征还明显地包含了其他一些基本的因素。这对所有类型的爱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成熟的爱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自爱

人们把爱别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能够接受的,但却普遍地认为爱别人是一种美德,而爱自己却是一桩罪恶。人们认为不可能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因此自爱就是利己。在西方的思想中这个观点是由来已久的了。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爱与神之体验

我们之所以追求爱是因为我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因此就要求通过人与人的结合去消除这种隔膜。爱的宗教形式,对神的爱从心理学来看亦无两样,也出自于消除隔膜,要求统一的追求。事实上对神的爱同对人的爱一样,也有多种形式,同时这些形式之间的区别很大一部分也与各种爱情形式之间的区别雷同。

在所有的信神宗教中,无论是在一神教还是在多神教中,神体现最高价值,体现至善至美。因此神的特殊意义往往取决于什么是人认为的至善至美,所以在分析神的概念时应该首先分析信神的人的性格结构。

「荐读」弗洛姆:爱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