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

在當時網羅而來的天下書法人才中,明成祖最最喜歡的是雲間(今上海市松江)人沈度和沈粲的書法,其中尤其以沈度的書法更為偏愛,竟至不惜用“我朝王羲之”的美譽來稱讚他。其實從客觀看,沈度兄弟端端正正的字跡,加上清麗疏秀的神韻,縱使看上去很漂亮,但卻缺乏一種深沉渾厚的力度,以及奇縱多變的姿態。因此用這種書體來抄寫皇帝的詔書和誥命,雖然可以博得一片喝彩,可是作為藝術來說,便相對感到有所不足了。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

不過也正因為沈氏兄弟那種端雅的字體,為今後應考的程式化書體館閣體的盛行,開出了先聲,故而後來自然而然地,沈度、沈粲便成了明清兩朝館閣體書法的祖師爺了。在明成祖不惜贈給沈度“我朝王羲之”的背後,也正說明了這一時期社會上書法水平的普遍低下和急待提高。於是生活在沈氏兄弟前的宋濂、劉基、宋克、宋璉、宋廣,沈氏兄弟後的解縉、張弼、沈周、陳獻章、李應禎、吳寬、李東陽等書法家,就成了一時點綴在明初書壇上的幾顆閃爍的星星。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

宋克(公元1327 ——1387年),字仲溫,號南官生,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與當時的宋廣、宋隧並稱“三宋”。他楷書、行書學魏晉的鐘繇和王羲之,章草書學三國皇象的《急就章》。比較起來,他的草書要比行書好得多。雖說他的章草書寫得硬硬的,造詣並不太高,但卻一變古章草書的方扁為方長之勢,加上張揚的態勢,徐建融先生認為,“實開明朝書法尚勢的先河”。這在明初書風被趙體書風一手遮天的環境下,他能夠不受影響地另闢一徑,實在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文學家宋濂的次子宋隧,也是當時頗享盛譽的一個書法家。陶宗儀《書史會要》說他“大、小二篆純熟姿媚,行書亦有氣韻”,李東陽《懷麓堂集》還說他的草書寫得“出入變化,不主故常”。他的書法,廣泛汲取魏晉以來優秀傳統,並且旁及張旭、懷素,然後消化吸收,銳意改革,終於形成花光雲影、矯美多變的個人風格,有“草書為當代第一”的美脊。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在明初書法家中,廣東新會人陳獻章的輩分比起“三宋”、“二沈”要來得晚一些。在性格上,陳獻章是個好靜的人,因此從年輕時起,他就隱居在家鄉的白沙裡。由於地處僻靜的山野,有時筆壞了沒處買,他就索興就地取材,“束茅為筆”,發明了一種用當地特產茅草製成的茅龍筆。因為用習慣了,到了晚年,他就專門用這種筆來寫字,人稱“茅筆字”。據說當時交南人都搶著要他的“茅筆字”,竟至每幅得用好幾匹絹的價格進行交換。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

他的書法,學習傳統而不死盯一家,廣泛汲取且又融會貫通,然後再用自然隨意的寫意筆法進行創作。陳獻章的這種藝術態度,在繼承北宋文人書法的基礎上,進而至於把它給自然、隨意化了。在他以後,以用筆不羈、粗率狂放而著稱的祝允明、徐渭、陳道復等人的草書,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這種書法創作隨意化傾向的影響,傳世作品主要有行書《送劉嶽伯》、《自書詩卷》等。

明初書壇的書法家,你知道哪幾個?

所以,這些書法家是你知道的嗎?你是真的瞭解過嗎?你知道他們在那個年代有什麼地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