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如果說團扇傳入日本豐富了日本文化的話,那麼,日本發明的摺扇傳入中國,則導致了中國扇的一場革命。

大約在北宋中期,日本摺扇與高麗“仿製”的同類產品一起傳入中國。到了元代,團扇式微,摺扇以其易於摺合,攜帶方便,逐漸受到人們歡迎。明永樂年間由於皇室倡導,摺扇逐漸取代團扇成為扇子的主流。日本摺扇藝術傳入後,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摺扇文化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中國摺扇文化

一、明代日本摺扇流入中國

明代,日本摺扇分由三種不同的渠道流入中國。一是貢品。從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開始,日本及琉球的貢物中幾乎必有“倭扇”;二是朝貢貿易。在明代的中日朝貢貿易中,扇子是日本出口的大宗商品,以至主張海禁的官員有“日本惟一刀一扇耳”之語;三是海防官兵從倭寇手中繳獲的戰利品,這大概是日本扇西漸中國的另一種途徑。

明太祖就曾做詩《倭扇行》。倭扇的流行可見一斑。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明太祖



《倭扇行》

明太祖

滄溟之中有奇甸,人風俗禮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規,列陣健兒首投獻。

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

觀天坐井亦何知,斷髮斑衣以為便。

浮辭嘗雲棄服多,捕賊觀來王無辯,

王無辯,褶挎籠松誠難驗。

君臣跳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

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

二、明永樂後摺扇仿製進入推廣期

摺扇在中國,雖始於宋,而大批量自制摺扇,卻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十分欣賞摺扇舒展自如,攜帶方便的特色,於是“命工如式為之,自內傳出,遂遍天下”。由於皇帝的喜好,上行下效,造成市場供不應求,朝廷鼓勵模造,摺扇的仿製進入了一個持續的推廣時期。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明成祖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摺扇



在皇宮的帶動下,摺扇很快普及到民間,成為夏季必不可缺的招涼用具。

明初佩用摺扇的多為妓女,保守的良家婦女對此不屑一顧。隨著宮廷的倡導和民風的變化,普通的良家婦女亦改變了態度,手中的團扇逐漸被摺扇所取代。

三、出現許多以產地聞名的產品

中國早期的仿製摺扇,質量欠佳,尤其是未能很好掌握灑金藝術。因此在正德年間(1506——1521年)專門派工匠去日本學習制扇工藝。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年),中國已有不少地區能夠生產摺扇。

明代中、晚期,摺疊扇風靡一時,效仿四起,大有取代團扇之勢。四川榮昌和江浙一帶成為摺扇製造的中心。清代摺扇業也頗為發展,杭州扇業尤為引人注目。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摺扇與團扇、羽扇、蒲扇等並用,出現了諸扇共舞的局面。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榮昌摺扇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金陵紙扇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姑蘇摺扇


明清之際,摺扇的流行與仿製

杭扇




隨著摺扇的製作在各地推廣,出現了許多以產地聞名的產品。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黃扇、青陽扇、溧陽歌扇、豐潤畫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紙麥扇、吳扇都是當時摺扇中的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