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天體崇拜(Astral Worship)主要指把日月星辰諸天體視為神靈或神靈之居所而加以崇拜,太陽對作物生長以及對氣象的關係重大,以太陽或太陽神為對象的崇拜在農耕時期得到普遍發展。

天體崇拜的產生,與農耕文化密切相關,天文氣象知識的運用是農耕文化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基礎,對大地的依賴和對天文的探求,是史前居民天體和大地崇拜形成的必然結果。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農耕文化



一、太陽月亮崇拜

在我國,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就發現太陽月亮崇拜的標誌物,如廟底溝遺址彩陶上的鳥紋和蟾蜍紋很可能是當時天體崇拜的一種方式,象徵日月,代表太陽神和月亮神。這些彩陶上的太陽鳥形象,與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所見的同類圖形相同,說明當時的太陽神觀念普遍存在。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太陽崇拜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月亮崇拜



洪山廟遺址甕棺上的彩繪紋飾有紅日和白月,大河村遺址彩陶上的太陽紋、日暈紋、月牙紋和星座紋,都是當時人們對天體崇拜的證據。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網格紋,當是用來比喻太陽光芒的形象,用來表示天穹與光芒。《世本·作篇》:“句芒作羅”,句芒為太陽神,所以“羅”可以用來比喻太陽的光芒。

二、渾天圖

濮陽西水坡M45有龍、虎、鹿和蜘蛛,龍背向北,頭向南;虎背向東,頭朝北。龍虎連為一體,有鹿形臥於虎背。龍前又有蜘蛛形,在蜘蛛和鹿之間放一精緻的石斧。第三組蚌塑圖形有虎和人騎龍等,龍虎以西還有展翅的飛禽形,在龍與飛禽之間還用蚌殼擺有一個圓圈。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濮陽西水坡墓地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渾天圖



對這三組蚌塑圖形的研究有不同的認識,有靈魂崇拜、天文圖、巫師役獸、昇天諸說,難以定論。如果蚌殼圖形的主體是一些研究者所認定的渾天圖,說明西水坡人對天體的認識有了相當的深度,對天體的崇拜有了很隆重的儀式。

三、星辰崇拜

星辰崇拜主要是為了祛病延年,在大河村遺址發現飾有星座紋的陶片,屬於大河村第四期,星座圖案由三或三個以上的圓點,以直線、曲線連接組成,可能是北斗星尾部的形象寫照。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大河村陶片



彭曦先生認為大河村人應當還有其它星座的觀測和繪圖,因為從殘留的三個星體看,對於一個星座中各個星體之間的距離、方位、角度,都是有相對準確的掌握的。祭祀星辰的現象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也有發現,如麗江鳴音地區納西人的祭星儀式。

遠古人類對於周圍自然現象何環境氣候變化產生的敬畏和膜拜促使自然力和自然物在人頭腦中的神靈反映構成了自然崇拜。把諸如日月星辰、風雲雨雪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現象神化,把它作為一種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護何賜福。就構成了自然崇拜現象。

來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史前天體崇拜

自然崇拜



對自然物日月星辰諸天體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茫茫宇宙給人以無限遐想,而先民對天體的這種尊崇心理更是激發了人們探索宇宙奧秘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