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独具匠心的曹雪芹起名很有意思,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但都是大有深意。

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

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

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王熙凤:希凤,凤为神鸟,有雌雄之分,雄为凤,雌为凰。

是曹公希望凤姐成为男性,比喻凤姐的才干。

也谐音“枉是凤”,虽然才能出众,但也免不了香消玉殒,一领草席裹尸丢旷野,女儿差点被卖的下场。

古语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王熙凤就有这么点儿意思。

贾母说她是“笸箩户”,她自嘲“不识字”,

与林黛玉的才情相比,她的文采确实逊色很多,

但却不是真的不识字,雪天烤鹿肉作诗,王熙凤就随口说了一句 “一夜北风紧。”

黛玉笑着说,“虽是随口一句,却也有味道,这正是会起头作诗的!”

王熙凤只是在众多才情女、多情男中,把自己“文学”的一面掩藏了。

文学风头,尽让薛林、四姐妹、宝兄弟出了,自己说一些“低俗”的,惹的众人大笑一场,贾母真心喜欢。

她知道老人年纪大了,喜欢些热闹的,但是一个个都诗词歌赋,少了些烟火气。

所以,你看,凡是有王熙凤在的场合,大多都是热闹的。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再说容貌,她模样标致,让贾瑞心生爱慕,甚至为此丢了性命。

足可见,她是个美人胚子。

王熙凤,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言谈爽利,精明强干,让丈夫贾琏望尘莫及。

她在外治家有道,贾府上下莫不称赞;但她回了家照样霸气不改,

家里事无巨细一把抓,气得贾琏在背后骂她夜叉星。

最后,她还是被贾琏休弃,落了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

凤姐能管得好大家,却过不好小家,就是因为太过“聪明”。

她的判词里这样唱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很多人说,聪明怎么能是罪过?

要我说,聪明不及智慧。

天下多少聪明人,一夜失荆州,一失足成千古恨。

多少大智若愚的人,反而成就千古。

话说,面由心生,有时候一个人如果一脸“机灵相”,对他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世人多喜欢和憨厚的人交往些。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从秦可卿死后托梦,就告诉王熙凤“凡事别太要强,嫂子那么聪明岂不知【盈满则亏】的道理。

男人好强更合情合理,女人还是要修“智慧”。

这话说出来似乎有些“重男轻女”“轻视女人”的意思。

完全没有!

电影《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没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时候,我们选择装傻来感受那叫做幸福的东西。

这就是女人真正聪明的地方,这种聪明称作“智慧”更合适。

如果把“婚”字拆开看,就是“女”字和“昏”字。

女人懂得装傻,岂不知正是婚姻之道?

《红楼梦》: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红楼图咏王熙凤)

经常读史书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女人的生育机能还在,就算再要强,就算把自己拧巴成母胎solo的女强人,就算霸气回应老娘就是不需要男人。

又能怎样呢?

争,是一种能力;不争,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十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真对!

我经常玩笑地说,“我是个被“聪明”耽误的人。”

后来发现女儿也很要强,很霸道,就像年轻时的自己。

我多想告诉她,皮头冒进容易,谦恭礼让难。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王熙凤,就有多少家庭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