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2018年4月13日,小雨昨天已经下了一天,今天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昨天接谷松章兄的微信,通知我上海孙慰祖先生来河南,点名要看登封的汉三阙。

孙慰祖先生,我是知道的,是印坛宿将,篆刻高手,此次是应河南印社之邀,来河南举办篆刻公益讲座,是来河南传经送宝了。既然人家从千里之外来传经送宝,安排看汉三阙,也是份内的事情。

汉三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的一二三号,称为国宝,一点也不为过。三阙始建于东汉,距今已经近两千年的历史,弥足珍贵。据资料显示,全国有汉阙十三座,登封就占了三座。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下午三点,在蒙蒙的细雨中,接到了孙慰祖先生一行。孙先生今年66岁,人很和气,见面就和我握手,并称呼我为:“薛老师”。我赶紧说,岂敢岂敢,您才是老师。

孙先生告诉我,他和我一样,都为《青少年书法》写过稿,他知道我的名字就是从《青少年书法》和《书法报》上知道的。我连声道谢,感谢《青少年书法》让我们能够认识,感谢松章兄促成这次见面的机缘。

孙先生说,从少年时代学习书法,就知道登封有闻名遐迩的汉三阙,那时还买有《东汉开母庙石阙铭》等字帖,今天是怀着朝圣的心态来登封的。松章兄说,孙先生对少林寺不是多感兴趣,强烈要求要看汉三阙。

汉三阙在书法史上的价值非常高,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取法于此,对于66岁的孙先生来说,今天无疑是他的圆梦之旅。

孙先生伏在石阙上,看得很仔细,毕竟是和两千年前的古物在对话。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我回答孙先生,开母庙是为了避讳汉景帝的名字改的,这里的庙应该原本叫启母庙,但汉景帝叫刘启,为了避讳启字,所以改称为“开母庙”。

这个庙原来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修造的,上古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发生在登封。从此启母阙向后走约一公里,有山上坠落之大石,名唤启母石。传说,此石即是大禹之妻化石,山石崩裂,夏朝第二代国君启从石头中蹦出,所以此石得名为启母石。

汉代为启母修庙,看来这个神话传说由来已久,在民间根深蒂固。官府出资修庙,应该是承认了这个事情,由此来看,登封的“大禹文化之乡”也不是浪得虚名。

历史没有真相,谁也说不清楚两千年前和上古的事情。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我们最后一站去的是少室阙。少室阙位于少室山的脚下,应该以前阙后是一座庙,或者叫“少姨庙”,不过庙早已荡然无存,如今仅剩石阙了。

中岳庙前的是太室阙,阙在庙亦在,保存的非常完善,中岳庙几经变革,已经变成了宫殿式的建筑,唯独门前的翁仲和石阙还保存着汉代的气象;启母阙后面的启母庙也早已不见了踪迹,后面的遗址也难以见到片瓦了,少室阙和启母阙一样,仅剩庙阙,而不见庙宇了。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阙上纹样众多,朱雀玄武,狩猎出行,玉兔捣药,蹴鞠杂技,这些图案反应了汉代人们的生活。

孙先生判断,当时应该是有人专门做这些东西,这些纹样是固定的,可以批量生产,用于神庙墓葬,和汉画像砖一样,都是起到一个装饰作用。孙先生说的很通俗,说当时应该有一个类似于公司一样的机构,专门设计制作石头上的画像,也可以用在砖刻上。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趋向是一致的。三阙上的花纹大致相仿,就是这样的缘故。

孙先生分析地很有道理,我觉得也是那么回事。我告诉孙先生,少室阙在文革中曾经被扒掉,一直到1971年才重新按照梁思成先生的照片,进行复原,复原的过程干了四天,我们今天能见到这个石阙,实在是难能可贵。

雨中考察嵩山的三个国宝级别的汉代建筑

三个阙的保护房,分别代表着三个时代,太室阙的保护房是1942年建造的,启母阙的是2000年后,拆除了旧保护房修造的;少室阙的保护房最高级,是梁思成弟子郭黛姮的手笔,2008年奠基,玻璃幕墙,恒温恒湿,两千年的汉阙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呵护。

众人感慨一番,在阙前留影纪念。

出得阙来,和孙慰祖先生,谷松章兄在春寒料峭的细雨中握手话别。远处的天边已经泛白,看来天就要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