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公司上市的障礙,哪些問題會影響其上市之路?

區塊鏈公司上市的障礙,哪些問題會影響其上市之路?


各國的證券市場有各國的相應法律規定和政策,但無論是在境內還是境外,業務合規是公司上市的基本前提,正如法律所要求的:「公司生產、經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我們常說,區塊鏈從業者的最大風險在於「政策風險」,這種風險的特點在於「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是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必經階段。

從目前情況來看,區塊鏈領域上市(包括可能在未來上市或者已經上市)的企業主要包括三類:

一是芯片開發及礦機銷售企業,比如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

二是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如近期傳出要在明年上市的Coinbase,和前些日子外界盛傳想要借殼上市的火幣;

三是挖礦企業,得益於低廉的電費和寬鬆的政策,以北美挖礦公司居多,比如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HIVE Blockchain。

除上述之外,還有在2017年底通過Reg A+在納斯達克上市的LongfinCorp.(NASDAQ:LFIN),其本身是一家基於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為中小企業、進出口商、製造商等提供外匯和金融方面的解決方案,在收購了區塊鏈公司Ziddu後,將通過Ziddu提供基於加密貨幣的金融服務。

以上述前兩類未上市但已有上市計劃的區塊鏈公司為例,哪些問題會影響其上市之路?

(1)加密數字貨幣的價值確認及稅務合規問題

無論是礦機制造商、還是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其直接的營收形式都包括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大陸礦機銷售接受加密數字貨幣支付,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收取的手續費也是加密數字貨幣形式。

比特大陸招股書中數字貨幣資產的情況

眾所周知的是,加密數字貨幣無政府擔保且價值波動大,以比特大陸為例,其招股說明書披露加密數字貨幣資產佔總資產的28%。而事實上,如比特大陸一樣的礦機企業,雖有區塊鏈概念,但其業務在本質上和傳統技術研發和製造行業無異。

比特大陸尚且如此,如果是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其加密數字貨幣資產的佔比可能更高。幣價的高波動性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務運營帶來的不穩定性會更強,這種不穩定性將直接影響企業上市。

同時,由於在業務開展時會涉及到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區塊鏈企業還需要做到加密數字貨幣稅務方面的合規。

從國外立法來看,日本和澳大利亞開始對加密數字貨幣徵收資本利得性質的稅款,也由於加密數字貨幣具有跨界流通的性質,目前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研究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稅收政策。

我國法律對基於區塊鏈產生的虛擬貨幣的徵稅沒有明確規定。但針對網絡遊戲虛擬貨幣,2008年,國家稅務總局向北京市地方稅務局發佈了《關於通過網絡買賣虛擬貨幣取得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覆》(以下簡稱「2008年《批覆》」),規定:個人通過網絡收購玩家的虛擬貨幣,加價後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另外,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無形資產指的是不具備實物形態但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如果相關通證(Token)被認定為貨物或無形資產,則交易者應當依法繳納增值稅。因此,區塊鏈項目若要上市,可能會面臨稅務必須合規的問題。

但稅務合規問題對於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說更特殊一些,由於全球化屬性也使得其用戶可能分佈在很多不同的國家,由此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納稅要做到符合法律要求。

(2)業務合規

業務合規是區塊鏈企業上市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由於礦機企業在本質上屬於傳統的企業,其業務合規層面一般不會有問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在迫切需要監管合規的區塊鏈行業裡,「合規」本身就意味著是巨大的機會與財富。

以近期傳出要在明年上市的Coinbase為例,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區塊鏈獨角獸企業,剛完成E輪3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了80億美元。其在2017年曾獲得紐約州當地政府認定,是美國第一家持有正規牌照的比特幣交易所。這與Coinbase一直以來嚴格遵守監管政策緊密相關,其在業界的標籤就是「合規」,相信它在上市的路上也會「向陽而生」。

而在日本,其合規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是持牌交易所,完全處於政府部門監管之下,從整體上講,在滿足基本上市條件的前提下,其上市所面臨的合規問題壓力相對較小。

對於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在合規層面,全球的發展都呈現出「牌照化」的趨勢,其上市過程中業務合規層面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持牌」。無論是在日本還是美國,甚至香港證監會昨日的文件,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香港證監會在2018年11月1日,發佈了《有關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及交易平臺營運者的監管框架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並以附錄的形式對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監管提出了概念性框架——《可能規管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營運者的概念性框架》(以下簡稱「監管的概念性框架」)。

在「聲明」和「監管的概念性框架」中,提出使用「監管沙盒」的方式,與那些有意並且已證明其致力於依循應達到的嚴格標準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進行合作,將其納入監管沙盒。在此探索階段,證監會將與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共同探索以釐定它們是否應當受到規管。若證監會認為其應當受到規管,便會考慮向合格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頒發受發牌條件所限的牌照。

其中,對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擬監管框架內容如下圖所示:

港交所對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擬監管框架內容

不管是從「限制首次代幣發行的代幣交易」到「禁止期貨合約及衍生產品」的五大核心原則,還是從「財務穩健性」到「打擊反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十二個主要條款,反映出政府監管部門對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的監管意向,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合規層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3)安全風險

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雖依託於具有安全特性的區塊鏈技術,但交易的安全性卻一直得不到保障,黑客攻擊和網絡安全事件,都可能對其產生致命的危險。

每一次交易所被盜事件,都不斷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門頭溝事件」依然歷歷在目,在受到兩次大規模黑客攻擊後,這艘曾經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鉅艦,在用戶的不滿情緒和聲討中,艦沉太平洋。

進入2018年,1月26日,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遇黑客攻擊,事後估算丟失的幣總價值5.23億美金,超過了「門頭溝事件」。3月7日,幣安交易所被盜,部分賬戶被入侵。

不僅僅是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有安全風險,根據比特大陸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其曾在2017 年遭遇黑客攻擊,而這次黑客攻擊,使比特大陸損失了價值 2700 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4)監管風險

前文已經提到,區塊鏈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政策的不穩定風險,也就是我們說的「監管風險」,之所以將這一點問題放到最後,在於其完全「不可抗力」。即便是一直以「合規」著稱的Coinbase,也可能由於政策變化對其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