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機械增壓並沒有被淘汰,只不過技術達到瓶頸,渦輪增壓技術一直在進步!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實際上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增壓”,只不過兩個增壓的實現途徑是不一樣的,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優缺點:

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機械增壓:

動力來自發動機本身曲軸的旋轉,曲軸帶動附件皮帶,帶動機械增壓器,將空氣壓入燃燒室,也就是說,只要發動機運轉,增壓效果是一直存在的,而且隨著發動機運轉的速度,增壓效果持續增加,這種增壓效果十分線性,沒有遲滯感覺,但是當發動機轉數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增壓效果下降,也就是說,在中低速時,機械增壓效果很好,但是在發動機高轉數時,增壓效果不明顯。由於動力來自於發動機曲軸,因此,對發動機的低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一般適用於物理排量在2.5L以上的發動機,機械增壓的優點是溫度低,維護和正常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一樣簡單。

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的動力來自發動機尾氣推動,由於在發動機低速轉動時,尾氣的推力不足,加上早期普遍採用“大慣量”渦輪,因此,渦輪轉數提升緩慢,一般需要發動機轉數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夠達到正壓的壓力,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在1800轉以後才能夠達到正壓,而在渦輪正壓以前,動力輸出只相當於同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現代的渦輪增壓器普遍採用小慣量渦輪,渦輪慣性小,重量輕,發動機轉數達到1100轉左右就可以推動了,因此,採用這種設計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感受不到渦輪的遲滯現象。

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聊完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我們在來看看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各自的優缺點。渦輪增壓方面,總結一句話就是“四兩撥千斤”。即便是隻有1.4L的排量,一旦撞上一顆渦輪,整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可以媲美2.0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在渦輪未建立起亞之前,例如低速、低轉的工況下,1.4T就只剩下1.4L了。同時,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獨特的進氣構造,渦輪啟動會有所遲滯,從而帶來的就是動力輸出的上的遲滯。

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相反,機械增壓就沒有這些惱人的問題。由於其工作時是與發動機協同工作,所以動力提升更為線性。但是,機械增壓同樣也存在先天性的短板。由於機械增壓器是由發動機運轉帶動傳動皮帶建立氣壓,因此可以理解為機械增壓的動力源實力上就是來自於發動機自身。由於發動機帶動機械增壓器時會損失掉部分動能,所以機械增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市場看到的機械增壓車都只出現在類似奧迪、捷豹等高端豪華車上,因為這些車型本來發動機的原排量就足夠大。如此一來,即便是帶動機械增壓器需要耗費一定的能量,但本就底氣十足的它們也不至於影響到其基本的性能發揮。

同樣帶T,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誰更強?

總體來說:“小排量+渦輪增壓”組合相對省油、有爆發力適用於小排量的家用車型;而機械增壓更讓自身排量足夠大的越野與運動車型變得更加兇猛。另外,一般而言機械增壓要比渦輪增壓的製造成本要高一些。

渦輪增壓與機械增壓都各有特點,不過,“小排量+渦輪增壓”在能源枯竭與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現在,能更受大眾人群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