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小型世界大戰,打了30年,涉及6個國家,德國最慘

本來德意志就一盤散沙,幾百個大小諸侯各自為政,文化和生活習慣上都有差異,也就是宗教信仰還能勉強算一家。宗教改革後,基督徒又分成了兩派,傳統天主教和新教,可憐的德意志更碎了。

這場小型世界大戰,打了30年,涉及6個國家,德國最慘

30年的戰爭,肯定是要分階段打的,剛開始這段,主要對手還是波希米亞和斐迪南二世。波希米亞圍攻奧地利首府維也納,斐迪南二世這個羅馬皇帝當的,是又沒兵又沒錢,只好到處找幫手——老同學,馬克西米利安。馬克西米利安拿出25000人馬就打退了圍困維也納的波希米亞人,然後,斐迪南二世再叫上他的西班牙親戚一起,攻入波希米亞。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地區,兩支大軍展開決戰,天主教的人馬顯然在裝備和戰法上更佔優勢,大獲全勝。腓特烈被迫流亡荷蘭,斐迪南二世重新收復了波希米亞。

這是30年戰爭的第一場,哈布斯堡家族天主教同盟獲勝。

這場小型世界大戰,打了30年,涉及6個國家,德國最慘

其後是和丹麥,這一仗打了3年,起因是丹麥擔心哈布斯家族做大,害怕其統一德意志從而影響丹麥在波羅的海的權益,不過這一仗在名將華倫斯坦的指揮下,哈布斯堡家族又贏了。

隨後幕後指使法國又將瑞典推了出來,在法國的慫恿下瑞典在德國本土登陸作戰,迎戰的不是華倫而是另一個名將紅衣主教提利,不過因為提利的計劃失誤導致此戰打敗,提利落荒而逃。為了保護巴伐利亞,提利在列克河畔陳兵抵抗,重傷戰死,瑞軍在德意志大陸打了個南北通透,斐迪南二世皇帝急得是氣血不暢。國亂才記起忠良,想起前不久被自己辭退的華倫斯坦,一紙召回。毫無懸念,哈布斯堡家族又贏了。

第四次自然是幕後黑手法國,兩支勁旅都被哈布斯堡家族淘汰,一直躲在幕後的法國人坐不住了。他們知道,如果不親自出手,哈布斯堡家族就越來越不容易控制了。

這場小型世界大戰,打了30年,涉及6個國家,德國最慘

法國人正要出兵,哈布斯堡家族先動手了,德意志和西班牙兩邊同時動手,兩頭夾擊,向巴黎進逼。事實證明,還是老大最強悍,法國先了結西班牙這邊的危險,而後發兵德意志,與留在那裡的瑞典軍隊會合,跟哈布斯堡家族的軍隊決戰。隨後兩方僵持不下,國力不支,進行了和談,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宣告持續30年的這場浩劫總算是結束了。這個合約講了些什麼呢?基本上,大家都有些好處,首先,荷蘭和瑞士的獨立被再次確認了;瑞典獲得鉅額戰爭賠款,成為波羅的海霸主,而且在其後的一個世紀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德意志割地,瑞典獲得了不來梅的部分地區,瑞典國王正式成為德意志的諸侯,以後,只要皇帝不老實,瑞典國王收拾他名正言順;法國不用說了,絕對的戰勝國代表,獲得了他家一直想要的阿爾薩斯和洛琳地區,並順便坐定了歐洲霸主的位置。至於宗教信仰方面,各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根據自家的情況愛信啥就信啥,誰也不能橫加干涉。

這場小型世界大戰,打了30年,涉及6個國家,德國最慘

這30年打下來,雖然參加的國家挺多,不過幾乎所有的戰爭都發生在德國的土地上。這個本來就貧窮落後的國家飽受茶毒和破壞,如今變得更加殘敗不堪,在歐洲那條日益繁華昌盛的大街上,德意志這家門戶顯得如此悲愴。

30年戰爭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有點像小型世界大戰了,但是咱家對這場戰爭都不是很在意,因為30年戰爭這個階段,華夏大地比歐洲更激烈,他們預備開打的時候,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隨後李自成起義稱王。法國從幕後走到臺前親自動手的時候,吳三桂將多爾袞的大軍放進了山海關,從此中華民族就多了一個少數民族——滿族(袁老師語)。可惜咱們被這些個內亂的瑣事纏住了,沒時間抬頭看看歐洲那片混亂,這些我們沒放在眼裡的歐洲蠻夷,已經拋棄了冷兵器戰鬥,開始了多種槍械配合、各兵種配合作戰的準現代化戰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