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香港生活,英治时期特色建筑


【香港会】又名香港会所,位于中环遮打道 3号A,位处皇后像广场侧。该会创办于1846年,提供商务及高级饮食服务,会员非富则贵,入会必须经介绍人,也要付出昂贵的入会费、年费及买会所发出的债劵。

在殖民地时代,是英国人娱乐及社交的地方。原香港会大厦建于德己笠街与皇后大道中交界。第二代香港会大厦建于1897年,为4层高,是当时其中一座香港最后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物,设计精致。

在香港日治时期,香港会所曾经改作为日本俱乐部。而对开的和平纪念碑改为日本俱乐部广场。现在的香港会所大厦在1984年落成启用,楼高25层,设有8层会所设施,6至25楼为办公室,由置地公司代为发展,澳洲籍建筑师亨利·施得拿设计。

【邮政总局大楼】香港首间邮政局于一八四一年设立,座落于圣约翰座堂现址附近,其后于一八四六年迁往皇后大道与毕打街交界的前总登记官署大楼。十九世纪末,邮政局急需扩展和重整。

当局于是建议将邮政局及其他政府办事处集中在同一幢大楼,方便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毕打街和德辅道交界邻近卜公码头,四周有主要干道环绕,方便市民之余,亦有利发展邮政业务。因此,当局于一九○二年决定在该处兴建新的邮政总局。经过八年的策划和建造,邮政总局大楼于一九一一年六月十九日正式启用。


【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部,高552米,为香港岛最高峰。广义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炉峰峡、歌赋山和奇力山在内的山岭地形。根据香港政府地图,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称为“扯旗山”。

香港开埠以来,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征,为开埠之初获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维多利亚”之名的三大地标之一,从1867年到1930年间太平山顶为香港总督别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经禁止华人于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为香港境内权势的象征。

【九龙】自英国于1860年取得九龙半岛后到1898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和新界,这30多年没有重点开发九龙,因为九龙半岛的控制权在军部,军部主要保留九龙半岛作为军事用途保护港岛。直到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九龙半岛的用途才改为商业与旅游,而开始大力发展。


【香港仔】位于香港南区,以住宅区为主,有少量工厂大厦。这里有数百户渔民过着传统水上人的生活。香港仔以其渔村风味及海鲜,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香港仔与鸭脷洲之间的海港被划为香港仔避风塘。

【最高法院】1912年,中环昃臣道的第2代最高法院大楼建成,最高法院搬迁到新址。1978年,受到地铁在遮打道工程影响;最高法院其后迁往维多利亚地方法院,1984年再迁往金钟法院道现址。【二十世纪初香港。资料:弗朗西斯·卡彭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