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韩三家分晋,那么晋国王室公族当时在干什么?

赵魏韩三家分晋,那么晋国王室公族当时在干什么?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族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的智氏一族,三家把持了晋国国政,晋国王室名存实亡,到了公元前403年的时候,当时的周天子把当时三家家族的领头羊封为了诸侯,承认了其合法的地位,晋国被瓜分,到公元前376年的时候,当时的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不甘于当时的权势,总觉得晋国公室还在那里碍眼,于是他们三家把晋国公室的封地也彻底瓜分,至此晋国彻底从春秋战国时代结束了,变成了赵、韩、魏三个诸侯国。

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晋国一直是当世的强国,左右着中原的格局,并充当过当时的霸主,然而我们在翻看三家分晋的过程中,似乎晋国的公族并没有起来反抗,而且我们发现晋国当时掌权的是异性家族,那么晋国王室的公族都去干什么了呢?

在春秋时候,当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能够统治的地方十分有限,为了统治广阔的地域,周朝采取了层层分封的制度,在分封的时候,主要靠血缘关系来维持,也就是说他们依靠王室的旁支来拱卫中央,协助王室(也称为大宗,是相对于旁支称为小宗来说的)大宗来维护其统治,周朝如此,那么作为当时的诸侯国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也依靠着自己公室的旁支来维护统治,所以当时的各个诸侯,他们都有自己的王室或者公室的宗族,很多时候宗族的力量往往就决定了君权是否稳定。

当然这样的统治也并非没有弊端,那就是旁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有可能超过公室,晋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历史著名的"曲沃代翼",分封在曲沃的旁支公族打败了晋国公室,最终取而代之,这是历史有名的小宗代替大宗统治的事件,这次事件之后,原来支持晋国公室的公族遭到了屠杀,公室力量遭到一定的削弱,不过这并不影响旁支公族的发展,因为到晋献公的时候,他发现当时的桓庄公族由于在曲沃代翼事件中支持曲沃武公,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晋献公为了杜绝曲沃代翼事件的再度发生,再次对晋国公族进行了大量的屠杀。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这两次屠杀,还不足以真正的威胁到晋国公室的发展,因为虽然那时候的人口不多,但公室的繁衍还是很快的,只要有人,很多公族还可以在发展起来,毕竟做国君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脉,所以很快就可以开枝散叶,真正限制了晋国公室发展的,是后来晋国颁布的一个制度,这个制度从根本上限制了公室的发展,也使晋国出现了晋国无公族的现象,这个制度就是:晋国之后除了继承国君之位的公子外,其余公子必须在国君确立太子后,到他国就任,不得在本国停留,并且取消了他们的封地,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旁支壮大的可能,也从法律上进行了规定,使其变得合法。

晋国在不断的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晋文公、晋襄公这些雄主还可以让晋国不断发展,然而旧的权势家族消灭,新的权势家族必然崛起,在这个时期,一些新兴的贵族开始崛起,这其中尤以赵氏家族崛起迅速,赵衰辅佐了晋文公和晋襄公,赵衰的儿子赵盾更是历经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三朝,身兼军政一把手,可以说开启了逐渐架空晋国公室权力的模式,赵盾在拥立晋成公继位之后,也实施了一个制度,可以说三家分晋,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赵盾实施的制度就是重新成立公族大夫,但是这个公族不限于晋国公室,而是其他家族也都可以,这就从法律上帮助卿士家族的发展使其合法化,这是很厉害的,他确保了卿士家族的不断发展,并且使其的权力逐渐形成了垄断,不断架空晋国公室的权力。赵盾还在世时,就开了大夫代替公侯举行诸侯会盟的局面,这说明公室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限制新兴的卿士家族。等到三家分晋的时候,晋国几无公族,更何况是抵抗了,正可谓:一心想把权位抓,本为消灾却惹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