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吉節,其實就是漢族的春節!

壯族的吉節,其實就是漢族的春節!

漢族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歲首節慶,又是除舊迎新的節日。壯族吉節也就是春節,他們把每年農曆的臘月三十至正月十五叫吉節。在壯族的節日裡,最講究的也就是吉慶。

每年一進入臘月,壯族人家便為吉節作準備。家家戶戶縫、新衣,做新鞋,宰年豬。各村各寨的寨老尤為忙碌,他們為如何度過吉節而反覆磋商、籌資、分工辦理。臘月十五開始,壯家的一切農活都停止了。各家各戶的男人則動手修房添瓦,準備柴火,殺年豬、醃臘肉,把屋裡屋外都打掃乾淨。大人小孩都要理髮洗澡,室外放養的禽畜和放置的什物,都要盡收歸家。婦女們則忙著洗鋪籠帳蓋,做年糕,包粽粑,制扁米花,舂粑粑等等。一切都為了豐豐盛盛、千乾淨淨過吉節。

壯族的吉節,其實就是漢族的春節!

除夕的清晨,全家老小一齊動手,有的更換香爐灰,把陳灰用紅紙包好,放到果樹枝椏上,以求來年果實累累,果大肉甜:有的貼門對,掛年畫;有的在傢俱、農具、畜廄上分別貼或包上紅紙。午飯後,便動手準備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除夕夜的晚餐,菜餚品種繁多,每一種的數量也不少,吃後每種菜都要有剩餘,以示來年糧足菜豐,畜禽興旺,常吃常有。同時,還要燒香點燭,把鮮果菜餚置於神龕上祭獻祖先,並燃香焚紙,燃放鞭炮。然後,再到大門外去祭獻祖宗。除夕夜,各家各戶燈火通明,一家人圍坐在火邊,有說有笑,開始守歲,徹夜不眠。

守歲一直要守到雞唱歲晚、春宵含露時分。青年男子這才爭先恐後地到河邊去燒香、放鞭炮。還得拎著雞籠、鴨籠,在河濱揀些鵝卵石回來。一家人飼養有幾種家禽就得揀幾個卵石裝在籠子裡。回來的路上,還要模仿家禽的叫聲,一直到把裝卵石的籠子放回家禽棲息的地方為止,以寄意在新的一年裡飼養家禽興旺昌盛。與此同時,青年女子則爭先恐後地挑著水桶,去水井邊搶“新水”,以誰先搶到第一擔“新水”為最吉利。“新水”擔回家,家人得喝“新水”,以示新的一年中能避邪驅惡,身體強壯。

壯族的吉節,其實就是漢族的春節!

青年人拾過卵石,挑回“新水”之後,就在家門口燃放十二枚特製的大鞭炮,以示新春入門,一年四季月月宏亮平安,吉祥如意。十二枚鞭炮象徵著新一年的十二個月。如果依次點燃的鞭炮個個炸響,就意示著月月平安,如果其中有的不響,那就是暗示在那個月份有所不祥。那麼,在那個月內就該處處小心,方能避免災禍。十二響大鞭炮炸過之後,已近天光微明之時,此時的壯家村寨,串串炮竹轟鳴,此起彼伏,連續不斷。呈現出一派“炮竹聲聲昭瑞氣,笑語盈盈奏良宵”的新春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