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数据爆冷,“滞胀”观点不攻自破


周末期间国家经济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 CPI年率和PPI年率等通胀数据,数据显示CPI年率为2.2%、预测值2.4%、前值2.5%,PPI年率为2.7%、预测值2.7%、前值3.3%。整体来看,相较于上个月都有环比下跌态势,表明当前终端产品价格和生产端产品价格增速都有下行态势。

CPI数据爆冷,“滞胀”观点不攻自破

CPI数据爆冷,“滞胀”观点不攻自破

对于PPI年率的走低,从今年7月份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截止目前已经是连续五个月的下降。现在生产端产品的价格下调开始有效的向终端传导,CPI年率在上次保持持平后本次数据出现向下拐点。

两项数据下行的影响因素我总结了一下,有四个方面:

一、11月份温度过高,瓜果蔬菜和鸡蛋价格表现弱势。

二、非洲猪瘟肆虐,猪肉需求的走弱导致猪肉价格低迷。

三、房地产和制造业市场低迷对上游原物料产品需求降低。

四、原油价格下调

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可以说前三项是需求降低所致,第四项是成本降低所致。其实数据之间都是有联动性,当大家看到近期的制造业PMI数据之后就应该能够推断得出这种结果。在前期我写过一篇文章,时间没隔多长时间,想必大家应该还记得,这篇文章标题叫做《PMI跌至枯荣分界线,中国制造业正式步入寒冬》。文中观点明确阐述了制造业低迷将会导致的后果,大家可以再去翻看一下。

CPI数据爆冷,“滞胀”观点不攻自破

通胀的走低和今年两会期间制定的年内3%的目标不符,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路子没有打通。看到数据多数读者显现出的可能是对国内经济更多的担忧,但是我想说的是在现阶段通胀数据下行其实要比上行要好许多。

在前期很多经济学者包括我在内其实都担心国内经济出现“滞胀”局面,也就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这种局面本身在充满竞争的自由经济市场中比较难出现,出现都是由于不当的经济政策或者市场存在过度垄断导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比较难根治,对于经济的损伤、对于下游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噩梦。很庆幸本次数据终于迎来一种拐点,对于经济疲弱的现象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不得不说是一种福利。

首先对于下游企业来说,本身营商环境较差,外部贸易摩擦冲击、内部房地产调控和去杠杆的推进都影响了企业扩张和盈利能力,如果上游成本一直上涨,将会持续压缩下游企业盈利空间,威胁到企业生存。前期由于环保趋严和去库存的推进,上游原物料产品价格飞涨,但是上游价格的涨升并不能成功向下游传导,所以,下游企业苦不堪言。现在上游产品价格终于下降了,我想对于后期下游企业扩张会有一定带动作用,进而经济进入到良性循环。

对于消费者来说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对于工薪阶层的薪资影响是比较大的,今年工薪阶层频频遭遇裁员、降薪,物价的上涨会加大消费者的支出占比,影响消费者的幸福指数。

数据的走弱肯定是能够反映出一些上游原物料企业、农牧饲鱼行业在走下坡路,小部分群体利益受损,但是就整体而言这小部分群体利益的受损换来的集体利益的涨升,所以,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为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