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加油”进牛津词典

中文“加油”进牛津词典

《牛津词典》(视觉中国/图)

加油!Add oil!

这个直译自中文的英文词语,最近竟然悄无声息地就溜进英文词典,我偶然发现时大感诧异。这么些年来我密切关注英文里收录的中国元素,想不到这个新成员居然让我给疏忽了, 成了漏网之鱼。

2008年北京奥运时,英文媒体上jiayou(加油)用得很多,那时某些人士留意到了,觉得这个中文词语很有可能会进入英文,许多吃瓜群众似乎也都兴致勃勃,屏息以待。

每次《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做季度更新、发布新词新义之时,我都会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官网的新词表,看看jiayou收进去了没有,并检查一下有没有其他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偶尔会现身,2016年3月的第一季更是硕果累累,然而这个jiayou却一直音讯杳然。于是有时我闲来没事,就会登录OED的官网,键入jiayou,看看会不会有意外的惊喜。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我趁着东吴大学英文系上课前的空档,在OED的搜索框里键入jiayou。页面同以往一样,跳出一排醒目的红字,说No dictionary entries found for ‘jiayou’(词典里找不到jiayou的条目),可是这个结果页面的最后一行似乎有了些异样。原来应该是“0”的数字居然出现了“1”,说在定义、词源、全文都各有一笔jiayou的记录。

我点进去一看,原来jiayou是出现在“add oil!”这个感叹词短语里,这下豁然开朗了!音译没收,却收了个直译的加(add)油(oil)!

OED解释道,这个“add oil!”源自香港英语,主要也是香港英语的说法(originally and chiefly Hong Kong English),用以表达鼓励、煽动、或支持(expressing encouragement, incitement, or support),相当于英文的“go on!”或“go for it!”

OED在词源里追根究底,说这个短语译自粤语的gā yáu,对什么是gā,什么是yáu,OED继续说文解字了一番,并点出粤语的gā yáu相当于国语的jiāyóu。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大学本科念台大外文系时的一段经历。“加油”的英文那时我不会讲,便把它逐字翻译为“add oil”,自己也知道这是中式英语,不过轻松的场合以此搞笑一下,大家也都莞尔以对。这个翻译的问题,我还问了同班同学高怡平(后来成为台湾知名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在美国读过书,英文的口语十分地道,跟我说用“Go!”就可以了,强调时可以连讲三次,说“Go! Go! Go!”。

把“加油”直译为“add oil”,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而如今,居然最权威的OED也收了。

OED收了4条“add oil!”的书证,时间最近的一条出现于2016年6月7日,引用的媒体是China Daily(中国日报)的香港版,作者是英国驻港的教育学者Andrew Mitchell(安德鲁‧米切尔):

If we really are serious about being Asia's World City, we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So add oil, everyone!(要成为亚洲的世界级城市,如果我们真的是认真的话,那么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各位,加油!)

这条2016年6月7日的书证可以说明,“add oil!”最早有可能出现在2016年6月下旬的第2季更新。然而这似乎不太可能,之后其他的时间点我也存疑,因为我时不时就会登录OED的官网,搜索jiayou的动态,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个改变,直到2018年10月8日。因此我推测,“add oil!”极有可能是2018年第3季加入OED的,这一季的更新本当于9月下旬公布,因故推迟到10月3日。

2018年10月3日公布的年度第3季更新,我只注意到了Chan(禅;禅宗)和bihon(米粉,闽南语)这两个新增的中国元素,却遗漏了“add oil!”(加油)。短语的特性不同于一般的词语,因此搜索时经常难以通过常规的办法察觉。

就在我发现“add oil!”的同一天,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的主任魏向清教授恰巧给我发来微信,问我有没有OED里中文词汇的完整清单。我说我10几年前做过一个OED简编版的,还没有正式做过OED完整版的,最近几年只新增了一些零零星星的数据。我承诺要抽空好好爬梳一下OED,把里面的中国元素尽可能地统计整理出来,届时再把结果给她参考。

看来,我是真的得好好加油了。Add oil!

(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原系主任,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