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毛主席學問淵博,通覽古今又性情幽默,喜好拿對方的名字開玩笑。據說在1973年底,有一次開會的時候,毛主席在會上對鄧小平說:“鄧小平,你是不是有個弟弟叫鄧小閒啊?”鄧小平和在場的大多數人一樣未解其意,只能老實回答道沒有,只有周總理等少數人露出了忍俊不禁的笑容。那麼,“鄧小閒”究竟是指誰呢?

其實,“鄧小閒”出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當西門慶苦苦哀求自己的乾孃王婆幫忙,替他把潘金蓮追到手之時,王婆不慌不忙的將自己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將之概括為“潘驢鄧小閒”五字,每個字代表一方面的優勢。而其中的“鄧”指的是要向西漢時期的鄧通一樣有錢。由此可見,鄧通應當是十分富有了,否則到北宋末年誕生了這麼多富豪,只有他被王婆“選中”。而在歷史上,這個人也確實富可敵國,被漢文帝厚加優待,但是下場卻十分悲慘,最終因為貧困而餓死,接下來讓我們瞭解一下箇中緣由。

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鄧通像

話說漢文帝劉恆在位,勵精圖治,與民休息,西漢王朝國力自然是蒸蒸日上。一日文帝朦朧睡去,忽得一夢,自己正在登天,卻無論怎樣都不能成功。這時多虧有一個黃頭郎在後面推了自己一把,才成功登天。文帝連忙回頭看去,只記住了此人身穿橫腰的單短衣衫,衣帶繫結在背後。醒來後也把此事記在心裡,連忙把宮裡所有的黃頭郎召集在一起挨個驗看。果然找到一人衣帶繫結在後面,如夢中所見。再見此人年少俊美,眉目如畫,一問姓名叫鄧通,諧音就是“登通”啊,文帝頓時大喜,認定這是自己的應夢賢臣,馬上重用鄧通。

這鄧通本是蜀郡南安(今四川樂安)人,父親鄧賢在亂世中持家有道,操持的家境殷實,頗有資財。鄧通是唯一的兒子,自然受到了掌上明珠的待遇。但他識文斷字上卻總是差了些,倒是生的身長力壯,弄水撐船是一把好手。父親見狀,乾脆花錢為兒子捐了個郎官的職位,鄧通便趕赴京城長安,擔任黃頭郎的職位,也就是平日裡負責掌握行船的職位。

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古代錢幣

得到文帝的召見後,鄧通的生活頓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賞錢如流水般源源不斷地流入鄧通的府第,文帝沒事也總是駕臨鄧府,恩寵無比,而鄧通本人的性情也是十分小心謹慎,不好結交外臣,這下更得文帝歡心,一下子官至上大夫,但可惜的是鄧通自小不學無術,也沒有特殊的才幹,更不能為國推薦賢才,只能使出渾身解數討皇帝歡心而已。

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命盤

一日,文帝心血來潮,找來相士為鄧通看相。但是結果是令人震驚的,鄧通的結局是在貧病交加中餓死。這下文帝不高興了,我想讓鄧通多富貴都行,他怎麼會貧困交加而餓死呢?!為了打破相士的預言,文帝乾脆把鄧通家鄉附近的大小銅山都賞給了他,賦予他自主鑄錢的權力。於是這樣一來,文帝認為鄧通家能夠源源不斷產出金錢,自然也不會貧困了,加上鄧通小心謹慎的性格又派上了用場,鑄造的鄧通錢十分優質,大家爭相使用,與吳王劉濞的“吳王錢”並行天下,前者質地優良,後者以發行量大取勝。

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鄧通錢

好景不長,文帝的身上長了癰,鄧通感念皇帝的恩寵,便常常為文帝吸吮膿水。時間一長,文帝有些悶悶不樂起來,便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呢?!”鄧通答道:“應該沒有人比太子更愛您了!”文帝十分認同,心中也舒暢了些,後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進宮問候父親病情,文帝便要自己的兒子也來吸吮患處,太子心中不情願,但也只好照辦而面露難色。後來聽說鄧通常常為父親吸吮患處,心中慚愧之餘便對鄧通生出了怨恨。

等到文帝駕崩後,景帝繼位。馬上免去鄧通的職位,讓他回家閒住。但是不久就有人告發鄧通偷盜境外鑄錢,景帝正好以此為藉口沒收了鄧家的全部家財,鑄錢的權力自然也沒有了。這下鄧通不僅家財充公,還欠下了好幾億的債務。還是文帝的女兒,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記著父親的話,常常賞賜鄧通錢財不讓他餓死,結果鄧通前腳收到錢,後腳就被官吏抄走抵債。長公主見狀,乾脆只供給鄧通衣食,這樣鄧通手裡一個錢也剩不下,倒是為後人貢獻了一個形容極度貧困的成語:不名一錢。最後只能寄食在別人家中,直到最終死去。事蹟也被司馬遷寫入了《佞幸列傳》。

他是“鄧小閒”中的“鄧”,富可敵國卻最終不名一錢

鄧通手裡連這點錢都剩不下(沒找到古代錢幣版的圖,用的現代硬幣)

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鄧通最終是否餓死,但是最後他如此貧窮又得仰人鼻息,餓死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也驗證了相士當年的預言。儘管鄧通錢一度流行天下,但終歸是皇家給予的恩賞,並不是鄧通自身實際才能的體現,因此一旦得罪了皇家,這樣的鉅額財富就會毫不留戀的離開鄧通,往日的繁華回想起來也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