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风口”秘诀:快速识别颠覆式技术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颠覆式技术?如何识别颠覆式技术?如果将这句话翻译一下,那就是:如何抢先占据技术风口,把握市场机遇?今天,无论是投资者、工程师还是技术小白,都希望自己具备看清技术发展趋势的慧眼,抢先进入市场,等待被资本风口吹上天。而事实上,颠覆式技术确实有一些共性。

创新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使颠覆性的。大多数新技术都是持续性创新,以推动产品性能、安全性和易用性等的改善为目标,经常面向的是主流客户市场。比如最近比较热的手机“挖孔屏”,就是一种持续性创新,没有彻底改变手机屏幕的形态,只是进一步优化。

还有极少量新技术,虽然在短期内甚至可能会导致产品某方便性能下降,虽然不被主流客户看中,但是却具有一些边缘客户(通常是新市场)所看中的关键特征,特长明显。假以时日,随着性能和可靠性等的不断提升,这些技术可能颠覆原来的主流技术,上位为市场主体。举个例子,蒸汽汽车刚出现时,速度根本赶不上马车,而且噪音极大,常常惊扰行人,甚至当时的立法对于汽车都是歧视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菲尔镇曾颁布法令,要求汽车司机在任何过路马匹的300英尺以外停车。

通过二十余年来我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发现颠覆式技术往往具备一些典型的特征:第一,分布式,经常在边缘市场先崛起;第二,采用与“前辈”完全不同的商用模式;第三,能够发展出新兴业态;第四,规模使用后性价比提升10倍以上。

从第一点上看,颠覆式技术大多是分布式的,通常从边缘市场兴起。大家有没有想到区块链?区块链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技术,是倡导去中心化的。而且也确实是在边缘性市场——数字货币这个领域最先应用,而且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区块链应用,也都是在一些不太“要害”的局部市场。比如收藏、公正、物流等。

第二点其实也不难理解,采用与“前辈”完全不同的商用模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市场打法。比如在封闭的苹果的iOS系统兴起后,谷歌对苹果发起挑战采用的就是“开放”的模式,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厂商抱团取暖,给用户带来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

第三点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颠覆式技术兴起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进入这个市场,逐渐就会形成新的业态,做一些之前难以做的工作。比如滴滴打车这一典型的“共享经济”应用;而第四点也则是从具体的性能和成本上看,颠覆式技术的必须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的,推进社会进步的。

事实上,除了上述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技术创新是否是颠覆式的,还可以依赖一些外部的条件,比如,媒体是否对该新技术的安全和质量频频曝光,以及传统行业是否频频制造社会事端,因为这些都是传统利益的声音,都是旨在拖延或者阻止新技术的发展。

其实,人们总是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技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颠覆,往往需要一代人以上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