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公元279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灭亡了吴国,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持续了100多年的乱世终于结束了,纷乱的中国又走向了统一。

可这次的统一仅仅持续了37年便再次被混乱所替代,其实从晋朝建立之初,灭亡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司马炎的皇位是曹家禅让给他的,并不是他们司马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得国不正。

这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得国不正,一方面造成中央威望不够,缺乏对地方的强有力的控制,地方对中央缺乏向心力,凝聚力,你能逼迫原来的皇帝让位,我为什么就不能取你代之。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另一方面禅让得到的国家,虽然避免了刀兵之乱,轻而易举的继承了上一个王朝的土地,人口等,但是上一个王朝的积弊,矛盾同样也流传了下来。由于社会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失去了底层改革的机会。

就像是近代老蒋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可是他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得来的,全国各地依旧是山头林立,派系纷争。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同时禅让得到的国家要想得到官僚和地方势力的支持免不了要在利益方面做出妥协,而且晋武帝为了安抚吴蜀两国,灭国之后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阶层调整和清洗,原来的官僚和地方势力都被保留了下来

因此本地曹魏的旧有势力,孙吴,蜀汉的世家豪强统统保留了下来,

新的制度推行阻力重重。

户调式推行失败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本来晋武帝制定的户调式制度,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完美的。

其中的占田制,把人口按照年龄性别分组,国家层面承认每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规定了每亩田的税率,如果推行成功,农民将从地方豪强的雇佣中解放出来,收归中央,将会极大促进经济发展。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品官占田荫客制,一方面保障了贵族官僚们的经济特权,争取到该阶层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特权进行了限制,防止该阶层过度扩张,影响中央财政,进而左右中央政权。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各大地主豪强根本不理睬中央那一套,极力反对农民占有耕地。新政策无法推行,生产力解放不出来,虽然是改朝换代了,对于底层的人民来讲丝毫没有变化,原来的地主还是地主,自己依旧是佃农,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分封制适得其反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为了抑制地方势力,晋武帝司马炎重新上马了分封制,将他祖父司马懿以下的司马宗室都封为王,并且准许王国自建军队,结果我们都知道,司马炎死后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分封的诸王非但没有成为帝国屏障,反而加速了帝国的灭亡。

君主缺乏雄才大略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晋武帝晚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缺乏对于改革的坚定执行。著名的典故羊车望幸就出自晋武帝。他后宫妃嫔众多,据说有近万人,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司马家统一了三国,却为何只37年就灭亡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某些方面付出太多,其他方面自然就照顾不到了,最终晋武帝临死前连托孤的重臣都找不到,自己的儿子晋惠帝基本就是个傻子,可是他却一直下不了决心废除太子。

这样一个政权,政令不通,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各路藩王拥兵自重,前任君主缺乏雄才,继任君主傻子一个,能维持37年已经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