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泡個腳,男子雙腳逐漸潰爛發黑,差點“廢”了!怎麼回事?

最近寒潮上線,

不少人睡覺前喜歡

用熱水泡個腳暖暖身,

很多“老廣”還喜歡

再往泡腳湯里加點“料”,

各種中藥輔助,

頓時從腳底暖到心裡。

醫生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樣泡腳,對於某些人群來說,泡腳非但不能養生,可能還會惹出大問題。近日,糖尿病患者李先生就因為泡腳,差點把自己的雙腳給“廢”了。老糖友冬天如何保養雙足,預防糖尿病足?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張樺教授為大家支招。

天冷泡个脚,男子双脚逐渐溃烂发黑,差点“废”了!怎么回事?

圖:@視覺中國

大冷天用中藥泡腳 雙足差點被“廢”

常年有高脂飲食、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李先生,8年前被當地醫院診斷為2型糖尿病。然而,他並沒有引起重視,既不注意規律監測血糖,醫生叮囑要按時服用的降糖藥他也總是有一頓沒有頓的,想起來才吃。碰到哪裡不太舒服了,總喜歡到當地診所推個拿、泡個腳、拔個火罐……

最近氣溫驟降,天氣寒冷,他又自己買了點中藥,在家備了一盆熱辣辣的“藥湯”泡起腳來。不料第二天早上起床,發現兩隻腳的腳趾、腳踝出現了很多水皰。以為是頭天晚上水溫太燙所致,心大的李先生自己拿針將水皰挑破了,還拿“中草藥”外敷了一陣兒。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李先生的雙腳多處逐漸出現皮膚潰爛發黑,有的地方趾骨都露出來了。

意識到不對勁的李先生這才前往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求醫。所幸,經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張樺教授團隊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療、局部清創、規律換藥、生活方式調整等系列治療,總算保住了“雙腳”。

注意:出現這幾個初期症狀不可掉以輕心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泡個腳,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糖尿病足部潰瘍——糖尿病常見的也是遠期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糖友們”必須要了解一下。

張樺教授提醒,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初期症狀很容易被患者忽視,臨床多表現為肢端皮膚髮冷、麻木、刺痛、灼熱,或者皮膚感覺遲鈍、感覺喪失等。嚴重一點的,皮膚會有開放性病灶,表現為水皰、凍傷、燙傷等皮膚淺表性潰瘍等。一旦沒有及時干預,晚期很可能會出現感染、壞疽,導致截肢,甚至致命。

糖尿病足部潰瘍四大誘因

1.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偏高,血管內皮被逐漸破壞,導致血管管腔狹窄。血流速度下降,容易導致血管內血栓形成,造成足部缺血、缺氧,肢端組織灌注不足,最終在輕微損傷下形成難以自愈的足部潰瘍。

2.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引起患者肢端感覺遲鈍,對外界的感知力下降,容易導致燙傷、燒傷、擠壓傷。此外,神經病變削弱了周圍神經營養作用,使得肢端肌肉萎縮,足部發生微小變形,運動時足部壓力分佈不均勻,容易導致足跟、足趾損傷。

3.感染

長期血糖偏高,免疫力降低容易引發細菌感染。當血糖偏高時,足部組織的高糖正是滋養細菌的天然養料,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

4.不良生活習慣

吸菸是糖尿病足部潰瘍的獨立危險因素。一方面,菸草當中的尼古丁成分可使血管收縮加重肢端缺血程度;另外,吸菸時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氰化物,會影響正常代謝過程加重肢端缺氧狀態。

此外,不注意足部衛生,不及時修剪趾甲,赤腳走路或穿不合適的鞋子,不注意足部保暖及溼潤等,均可增加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風險。

五招助糖友保護足部

1.溫水洗足

每日用溫水(約37℃-40℃)洗腳5-10分鐘,洗淨後用柔軟毛巾輕輕擦乾,注意保持足趾間清潔。由於糖尿病患者可出現肢端感覺遲鈍,一定切忌水溫過高。

2.檢查足部

清潔足部後仔細檢查足趾間、足底、易受壓部位有無皸裂、破損、水皰、足癬、繭等,注意足背動脈搏動及足部皮膚感覺。

3.塗潤膚膏

皮膚乾燥者需在清潔足部後塗潤膚膏,不宜塗足趾間,特別注意冬季預防皮膚皸裂。

4.足部按摩

以手掌的大小“魚際”穴從足尖開始,輕輕按摩雙足及下肢,雙側足部分別按摩3-5分鐘,促進下肢血運循環。按摩時注意力氣不宜過大,切忌在足浴按摩場所中按摩足部。

5.下肢運動

“糖友們”自己在家可以經常做一些促進下肢血運循環的簡單運動,如提腳跟:將腳跟提起、放下,重複20次;抬腳尖:將腳尖抬起、彎下,重複20次。

預防糖尿病足注意六點

1.積極控制血糖;

2.冬天切勿使用熱水袋,預防燙傷;

3.建議每年一次下肢血管彩超瞭解血管情況;

4.注意足部保暖,選擇合適的鞋襪,定期修剪趾甲;

5.出現足部皮膚損傷、水皰時,需及時就診,不宜自行挑破水皰以免感染加重;

6.足部皮膚瘙癢或足癬切勿搔抓,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局部皮膚感染處,及時就醫。

天冷泡个脚,男子双脚逐渐溃烂发黑,差点“废”了!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