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說還休”,辛棄疾這首詞,寫盡胸懷憂愁卻無法言說的痛苦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多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欲說還休”,辛棄疾這首詞,寫盡胸懷憂愁卻無法言說的痛苦

今天要介紹這首詞,是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如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寫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欲說還休”,辛棄疾這首詞,寫盡胸懷憂愁卻無法言說的痛苦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少年時代,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作者採用疊句形式,連用兩個“愛上層樓”,前一個“愛上層樓”,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意為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

“欲說還休”,辛棄疾這首詞,寫盡胸懷憂愁卻無法言說的痛苦

“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裡的“盡”字,概括了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

前一個“欲說還休”,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

後一個“欲說還休”,緊連下文,作者胸中的憂愁,是無法言說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反而更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欲說還休”,辛棄疾這首詞,寫盡胸懷憂愁卻無法言說的痛苦

辛棄疾的這首詞,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該詞譯文為: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 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如今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