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慢点走,快点到。触角已经布满全球的中国资本,其实质运作能力已经远超大众对中国金主“大撒币”的刻板印象。

贝恩公司最近给出的一份名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严格的并购规则预示着更好的结果》的报告显示,中国在2015-2017年的境外并购活动,占亚太地区活动总数的比例超过了40%,而且以获得全部和控股股权为目标的交易数量大幅增加。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另一个重要演变,是私营企业完成的境外收购数量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国有企业。我们预计,由获取新能力和进入全球市场两大目的推动的境外并购,将在短期内取得强势发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5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47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整体水平处在历史低位。不少分析认为,在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监管趋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取得这样的局面实属不易。

中国资本的三个阶段演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海的中国资本形态已经迅速发生了三个阶段的演化。

2008-2012年是出海中国资本的第一阶段,以获得自然资源储备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发生在2013-2015年,发展到主要以引进品牌、技术及其他能力为目的。借此,中国企业能提升自身在国内市场的业务地位。

2016-2017年,出海的中国资本进入第三阶段,中国企业在着手展开境外并购时,通常旨在帮助自身实现制胜国内和输出海外市场的双重目标,在支持自身提升国内竞争地位的同时,为全球扩张做好准备,特别是在其他发展中市场。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中国资本三个阶段在海外发生的700多笔交易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医疗行业的境外并购增长尤为迅速。

2016至2017年,医疗行业境外并购交易金额较2013-2015年增长了217%,达到所有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以上。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境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长135%。同时,医疗行业境外并购交易数量在增长124%后也冠绝所有行业;高科技/媒体/电信行业的交易数量也有85%的增长。

2008-2012年,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采矿业都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收购目标。现在,这些资源型收购仅占中国境外并购的一小部分。2016-2017年,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收购目标集中在高科技/媒体/电信、化工、消费品和零售等行业;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并购最多的是公共事业和新能源领域的企业。

同时,以控股为目的的交易数量在增多。2016-2017年,全部股权交易的数量增长了两倍有余;50%- 100%股权交易的数量也增长了三倍还多;私营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速高于国有企业。

欧洲和北美地区是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在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上两个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拉美地区正在迎头赶上,现阶段该地区的交易金额增长了105%。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目前,借助境外并购,中国企业得以在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获得公用事业、建筑和互联网业务的市场份额,并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中较为瞩目的当属阿里巴巴的海外投资,尤其在2017年与今年,阿里巴巴更加注重对海外创业公司及电商公司的投资,如对印尼Lazada的股份,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83%。

根据贝恩的分析,中国在2015-2017年的境外并购活动占亚太地区活动总数的比例超过了40%,而且以获得全部和控股股权为目标的交易数量大幅增加。具体来说,

2016-2017年(第三阶段)目标获得100%控股权的中国境外交易的数量,比2013-2015年(第二阶段)的数量翻了一番,目标获得50%至100%所有权的交易数量增加了三倍多。

中国资本的制胜模式

贝恩报告指出,在当前发生的海外交易中,更多的中国收购企业开始寻求一定的交易频率和规模。

事实上,也的确只有当并购交易达到一定频率和规模时,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而中国资本已经开始显示出这种规律:经常进行规模性并购的企业,表现更为出色,平均股东总回报高达18.6%。这样的公司包括健合集团、七星云集团、携程和山东如意科技集团。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其中,健合集团的案例是,通过招募具有全球经验的专业并购人才,关注收购品牌之间的渠道和分销协同效应。得益于此,健合集团在2012-2017的年化股东总回报达到了18%。

其次,更多的中国收购企业建立了可复制的境外并购模式和成熟的能力。以山东如意集团为例,这个公司原本是一家地区性的毛纺、棉纺和服装生厂商,从2010年起,在一个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如意收购了10多家公司,围绕纺织和服装产业链进行整合。

比如收购澳洲上游企业Lem- priere Wool,确保高端原材料的供应,引入棉纺技术。通过并购上游企业,如意也提高了在棉纺技术方面的声誉,在全球高端市场赢得更多份额,为进一步渗透奢侈品牌发挥重要作用。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如意的可复制模式包括与第三方合作开展尽职调查,聚焦整合协同效应,无论是在供应链还是市场领域。这种可复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保持被收购公司的运营模式大体不变,并留住关键员工。

这个模式的效果十分显著:凭借频繁并购的战略,如意的股价在过去五年翻了一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提升自己的兼并购能力,以便在进入全球市场时能够应对复杂的环境。

第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范围交易,即收购目标与收购方业务有关联,但也有区别。此类交易可以帮助收购方进入新的市场、产品线或渠道,而不是规模交易,即收购目标和收购方业务重合度较高,此类交易可以帮助收购方扩张现有业务。

范围交易执行起来有些棘手,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传统的并购整合指导方针往往不再有用,需要收购方跳出条条框框,另寻他法。同样,管理多样化业务组合也比管理传统规模化企业难度要大。不过对于采用了正确的可复制模式的中国企业来说,范围交易可能实现非常不错的成果,即一段时间内更快的增速、更高的股东回报。

出海投资这件事,中国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不过,出海的中国资本依然在2017年呈现出一定的向内收敛趋势。

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82.9亿美元,同比下降19.3%,为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2016年。

贝恩认为,并购交易的减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贬值、以及企业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对国内企业盈利,及其在美国市场发展机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忧。此外,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市场的投资限制,以及中国政府对境外投资的严加管控,均对并购交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自2016年底,中国开始规范对外投资秩序,中国资本的对外虚假和盲目投资已然减少。当前投资增长幅度不大,但都是理性投资的结果。

中国境外并购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取决于中国企业是否继续渴望通过并购获取新能力,以强化他们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并在海外市场取得增长,从而确保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在建立可复制模式的同时,中国企业还需着眼未来。

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企业想要实现成功的境外并购,必须紧跟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改变自身的兼并购战略。

文 | 阿崽

本文由出海传媒(ID:chuhaimedia)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