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司裁員,我要如何自保?

2年前,互聯網裁員潮愈演愈烈。更多互聯網資訊歡迎鎖定"全階魔方"公眾號

。某公司傳裁員、然後公司闢謠不斷,這幾乎成了一種常態與慣例。但是在近幾年裁員不再是謠言。

17年年初滴滴傳出大規模裁員,同年傳出貝貝網裁員10分鐘走一個,後來有華為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消息,再有消息曝出魅族裁員幅度達25%,估計超1000人。從16年開始,樂視、蘑菇街、奇虎360、滴滴、暴風魔鏡等公司相繼傳出裁員消息,"被優化掉了"也成了互聯網公司不少離職員工自嘲的一個熱詞。

2016年有機構公佈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有46.34%的創業者表示今年進行了規模不等的裁員。在接受調查的328家創業公司中,有20家出現了50%以上的裁員。

面對公司裁員,我要如何自保?

今年互聯裁員也不比前幾年的力度小。2018下半年互聯網公司裁員報道(不完全統計):

2018年6月,ofo小黃車被爆裁撤海外業務,總部開始大量裁員,隨後數月間均傳聞上海、西安等地人員裁撤及辦公地搬家;

2018年8月,互聯網招聘平臺拉勾網被曝光前CEO馬德龍離職,公司大概有兩百名員工相繼離職;

2018年8月,手機廠商美圖傳聞裁員600人以上,其圖像業務等部門人員或許被小米收編;

2018年8月。傳聞網易杭州研究院和北京傳媒部門裁員,且部分網絡遊戲部門也在裁員;

2018年11月,互聯網金融公司宜信被員工曝光裁員達三分之一左右,且必須在月底裁完;

2018年11月,京東被曝光裁員,金融15%淘汰率、商城10%起步。更有傳言稱整體裁員比例在35%左右;

2018年11月,傳聞錘子科技開啟全公司裁員計劃,員工工資無法支付,裁員比例高達60%左右;

2018年12月,互聯網金融公司趣店裁員,超80%"管培生"離開,裁員人數達20人;

2018年12月,直播平臺鬥魚被曝光深圳團隊全部解散,人數多達70餘人。

面對公司裁員,我要如何自保?

為什麼有大量裁員的情況出現?

首先,資本環境不好,公司的項目運作缺少資金,為了減少成本,就會從技術員工入手,原因很簡單,技術員工工資普遍都是在1萬~3萬之間,裁掉一部分技術員工那麼會減少很多的人力成本,就算在招新人來頂替,人力成本也會少很多。

然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轉行IT行業,出現了初級工程師、初級程序員供大於求,導致企業方選擇多,那些自己本身不愛學習、沒有進步的員工很容易就被企業甩出去了。

面對公司裁員,我要如何自保?

作為員工的我們要如何應對這樣一場風暴呢?

說到裁員大家也不用像驚弓之鳥,我們應該想想被裁掉的都是一部分,大部分還是留在了企業方的,我們要搞清楚企業裁員是要裁哪些員?

首先,被裁的基本都是非核心崗位,比如營銷和業務、文職等。或者是邊緣化的崗位與虧損或者利潤不佳的業務團隊往往非常危險,公司要精簡業務往往從非拳頭板塊開刀。只要我們不處在這樣的團隊裡我們就會是相對安全的。

還有一類人也很容易被裁員,做事情總是按部就班、駕輕就熟,尤其是對老員工而言。由於經濟衰退與行業變化循環往復,裁員會一再發生。接近退休年齡的老員工與面臨中年危機的職場員工對這一點應該頗為感同身受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為所在團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很多的老員工為什麼會被淘汰是因為出現了一種 "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的可怕思維方式,自己不努力跟上時代的進步被公司甩出了時代進程,反而說公司不仁道,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公司是要賺錢的不是慈善機構。

只有我們一直保持學習的習慣,這樣才不容易被時代或者是公司淘汰,只有一直努力跟上公司的發展進程,我們才不會成為裁員名單中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