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藩鎮割據是大唐最後衰弱直至分裂至五代十國的原因,然而實際上正是由於強大藩鎮的存在,才使得大唐帝國能夠擊敗眾多外敵,成為四方朝賀的泱泱大國。

那麼,支撐大唐帝國強盛的藩鎮,為何最後會發展成為滅亡大唐的主因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吧。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藩鎮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就是大唐帝國為何要設置藩鎮。唐睿宗時期任命了賀拔延嗣被任命為了涼州都督,正是建立了大唐帝國的第一個藩鎮,即河西藩鎮。藩鎮長官稱為節度使。

到了唐玄宗時期時,先後設立了10個節度使:河西節度使、范陽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安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北庭節度使、平盧節度使、嶺南節度使。因此大唐帝國此時一共建立了十個藩鎮。

這些藩鎮都是位於大唐帝國的邊境,主要任務便是防禦四周的外敵。比如河西藩鎮主要是防禦吐蕃、河東藩鎮主要是防禦契丹等。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這些藩鎮不同於一般的邊境州縣。藩鎮節度使不僅掌握軍事指揮權,而且還掌握這財政權和行政權。節度使對刺史以下官員都具有任免權,而且稅收也不必上交國家,可留下作為備戰使用。不過藩鎮節度使的職位當然是由朝廷控制。

正是這些邊境藩鎮的特權,使得他們具有了強大的即使作戰力,能夠迅速地針對外敵做出反應。大唐帝國正是靠著這些藩鎮才能夠在世界上巍然而立。可以說,在初期時這些藩鎮支撐了大唐帝國的強盛。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藩鎮性質的變異

藩鎮開始逐步失控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由於唐玄宗晚年的昏庸,身兼范陽、平盧和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舉兵造反,強大的藩鎮士兵一路勢如破竹的攻破了長安。

為了抵禦安史之亂,唐帝國逼迫在內地開始設立藩鎮,以便能夠聯合幾個州縣共同禦敵。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藩鎮開始林立。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這些成立的藩鎮卻無法再撤去。尤其是河北地區的四個重鎮:盧龍、成德、魏博和平盧,這四個藩鎮節度使手握重兵十分強悍,唐朝廷對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們甚至開始將節度使職位變成世襲制,成了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那麼,唐朝廷為何不取消內地的諸多藩鎮呢?這主要是為了和邊境的強大藩鎮形成勢力對抗。唐朝廷當然想取消藩鎮,但中央軍力量的薄弱,讓唐朝廷必須依靠地方藩鎮的力量來避免再一次出現安史之亂的亂局。

五代十國的形成

唐朝中後期時,除了河北四鎮外,朝廷對於其他地區的藩鎮依然有基本的控制力,能夠基本形成一個穩定的局面。但到了晚唐唐僖宗以後,朝廷的日益腐敗激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黃巢起義等農民戰爭的爆發,將唐朝廷苦苦維持的藩鎮平衡的局面徹底打破。唐朝廷為了剿滅黃巢起義,必須依靠地方藩鎮的力量。而這些藩鎮則藉此機會不斷髮展壯大自己,更是徹底擺脫了朝廷的統治。

而等到朱溫統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區時,再也不願再屈居於已經暮氣沉沉的唐朝廷下,強迫唐哀帝禪讓,大唐帝國就此滅亡,而五代十國的亂世也就開始了。

大唐興盛的基礎,卻最終導致了大唐的衰弱,二百年間發生了什麼?

您對於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來留言區留言討論。也希望您關注收藏轉發,後面還會有更多有趣的歷史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