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西方谚语说:“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泡沫经济: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狂。从1985年年底到1989年年底的4年里,日本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土地价格也是接连翻番。到1990年,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不断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眼红的人们不断涌进市场,许多企业也无心做实业纷纷干起了炒股和炒地的行当,整个日本都为之疯狂。

灾难与幸福是如此靠近。正当人们还在陶醉之时,从1990年开始,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猛跌,许多人的财富一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上万家企业关门倒闭。土地和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仅1995年1月~11月就有3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爆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极度繁荣的市场轰然崩塌,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完全是在苦苦挣扎中度过的,不少日本人哀叹那是“失去的十年”
泡沫经济: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最早的泡沫经济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

泡沫经济源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日益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泡沫经济: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泡沫经济得以形成具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一些手中拥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

此外,很多人将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相混淆,其实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 。

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属于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画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会长期存在。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这些都是经济泡沫的消极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