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2—603年突厥與波斯、東羅馬、中華大隋的爭鋒下篇

公元581年,中國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隋朝楊氏政權以統一中國(包括中國的少數民族突厥)為己任。隋朝為了讓突厥臣服,對突厥實行分化瓦解策略。

公元552—603年突厥與波斯、東羅馬、中華大隋的爭鋒下篇

隋朝、東突厥、西突厥

從突厥方面看,每當中國內地分裂衰落時,它就得到發展壯大。所以,突厥“自俟斤(木杆可汗)以來,其國富強,有凌轢中夏志。朝廷既與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與木杆可汗同時的西突厥室點密可汗,也稱強於西域,與波斯、東羅馬爭霸。隋文帝楊堅即位之前九年(572年),木杆可汗死,不立其子大邏便而以其弟他缽可汗即位。他缽可汗在位十年,於公元581年死,大邏便又因母賤不得立,遂與他缽可汗之嗣君庵羅不睦。庵羅不能制服大邏便,就將汗位讓給其堂兄攝圖(即土門可汗之孫,他缽兄科羅之子),是為沙缽略可汗。攝圖以大邏便為阿波可汗。

公元552—603年突厥與波斯、東羅馬、中華大隋的爭鋒下篇

隋文帝楊堅

在東突厥因汗位的繼承問題鬧得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的時候,西部的達頭可汗則繼室點密而統領部眾,頗為強盛。而受突厥統治的各少數民族都痛恨東突厥沙缽略可汗的殘暴。故“東夷諸國,盡挾私仇,西戎群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應為契骨)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便。”隋朝的統治者就利用這些弱點來分化瓦解突厥汗國。

公元581年隋文帝派太僕元暉到西突厥達頭可汗處。賜給他以狼頭纛。西突厥達頭的使者到隋朝時,讓其座位居於東突厥沙缽略使者之上。又派長孫晟聯絡沙缽略之弟處羅候。目的是要引起他們之間互相猜疑,以為反間。

公元552—603年突厥與波斯、東羅馬、中華大隋的爭鋒下篇

隋朝武士

沙體略之妻為北周宇文氏之千金公主。她日夜慫恿其夫發兵進攻隋朝,為北周復仇。因此突厥連年犯邊,但累被隋朝擊敗。公元582年,突厥沙體略可汗與達頭可汗合軍攻人石門、木硤兩關(今固原縣境),兵臨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沙體略還要南進。這頭不同意,徑自引兵退去。沙缽略不得已,也只好“回兵出塞”。公元583年,隋軍分八道出擊突厥。其中竇榮定的一路出涼州,與大邏便在高越原(今武威以北阿拉善右旗地)遭遇,大邏便屢敗。竇榮定手下偏將長孫晟遣使勸大邏便背沙缽略附隋,大邏便從之,亦遺使隨晟入朝。沙缽略在白道被隋將李充擊敗,逃回之後得知大邏便附隋的消息,便去襲擊大邏便的根據地一一北牙,大破其部落,殺大邏便之母。大邏便無家可歸,就西奔投附於達頭。達頭大怒,派大邏便率兵東返。原屬於大邏便的部落就來歸附,將近十萬騎。大邏便率其部落兵眾打敗沙缽略,奪回故地。以後,大邏便的勢力得到很大發展。他與沙缽略之對立,終於導致了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汗國。

公元552—603年突厥與波斯、東羅馬、中華大隋的爭鋒下篇

突厥武士

東突厥沙體略可汗既為隋所敗,又與西突厥達頭可汗及大邏便攻戰,東面受到契丹的威脅,不得已乃降於隋。公元586年,隋朝給突厥頒發曆書。不久,沙體略可汗死,其弟葉護處羅侯繼為莫何可汗,隋遣長孫晟冊拜之,並賜以旗鼓。公元587年,處羅侯打著隋朝賜予的旗號,西攻大邏便,將其生攜。公元588年,處羅侯又率兵30萬進攻薩珊波斯。

當時波斯薩珊王朝國王霍爾穆茲四世在位。突厥可能是乘波斯忙於與東羅馬作戰而採取這一行動的。霍爾穆茲四世命其手下名將巴赫蘭・處賓率軍抗擊突厥,在赫拉特附近將突厥擊潰。

其後不久,波斯大將巴赫蘭叛變弒君,霍爾穆茲四世之子庫薩和•巴爾維茲(590—628年)於公元590年被擁立為波斯王。

在公元590年新即位的波斯王庫薩和,憤於其父霍爾木茲四世被弒,便借東羅馬兵與巴赫蘭作戰。巴赫蘭被擊敗逃到突厥人當中,後被殺。波斯的內戰被突厥所利用,突厥乘機征服興都庫什山以北的吐火羅地區(巴克特里亞)。

阿波可汗大邏便被處羅侯擒獲後可能被殺。西突厥達頭可汗繼續統治所部,發展勢力。支持沙缽略的後繼者都蘭可汗進攻附隋的東突厥部落。公元599年,都蘭可開被部下所殺,達頭乘東突厥之亂,佔據漠北,大有要統一東西突厥之勢。公元600年,達頭率兵南下,在大斤山(大青山)遇上隋軍,達頭不戰退走。隋朝長孫晟出謀在突厥飲水之上游下毒藥,“達頭人畜飲之多死”,遂乘夜遁逃。公元603年,有鐵勒(回紇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僕骨等十餘部,一齊舉行反對達頭可汗的起義。達頭部眾潰散,逃奔吐谷渾,不知所終。

(謝謝大家閱讀,之後突厥與隋朝、唐朝的衝突交往,以後再慢慢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