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往年这个时候风风火火的高送转行情今年略显寂寥。

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数量大减,送转比例也明显降低,甚至都很难称作“高”送转,预案发布后股价表现更是不温不火。

公布送转预案的公司,有预案公告后股价高开低走的,有“吃”关注函的,还有被谣传将高送转后紧急澄清的。网友忍不住调侃,这可能是史上最差的一届高送转行情了……

高送转个股数量锐减超8成

与往年相比,今年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数量锐减。

截至1月24日,Wind高送转概念个股仅有16只,而2018年同期同一数字为115只。从这个统计口径来看,高送转个股数量锐减86.09%。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实际上,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16只高送转概念股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高送转个股。

《指引》规定沪市公司送红股或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合计比例达到每10股送转5股以上,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每10股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分别达到或者超过5股、8股、10股,则构成高送转。

但上述16只个股鲜少符合《指引》所称的高送转标准。

如创业板公司联创互联、汉邦高科均为10送8,正元智慧、耐威科技、扬帆新材均为10送9。

深交所也曾发文表示,从深市上市公司近年来高送转方案的披露情况来看,披露2015至2017年度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分别为256家、147家和47家,逐年大幅下降,送转比例也明显降低。上交所则表示,2017年年报期间沪市高送转公司仅10家,反映出市场对现行高送转的界定和监管逻辑已有共识。

“在年报披露高送转,然后往往都会遭到资金的爆炒。而今年对于高送转的严格监管,使得符合高送转规定的公司数量特别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高送转本身并不增加股东权益,更多的是一种数字游戏,主要功能是降低公司的绝对股价,提高公司股份的流通量。其只能作为短期投资参考,不建议投资者过多参与。

司律基金总经理刘伟杰表示,上市公司高送转与市场投资环境和自身基本面有一定关联性,在经济大环境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高送转减少属于正常,投资预期收益降低也算合理。

蹭概念惨遭“打脸”

虽然踩高送转“红线”的公司几乎绝迹,但仍有少数公司不断在危险边缘试探,发布10送9,或10送9.5的高送转预案。

但就是这少数公布高送转预案的公司也不再是“抢手货”。披露高送转前后有减持公告的毫无例外被“打脸”,吃了关注函。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上述16只高送转概念个股中,有6家公司在披露高送转预案后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关注函的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公司说明利润分配预案的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转增方案与净利润、净资产增长情况的匹配性;二说明实控人、大股东、高管在最近六个月内是否有减持计划;三是公司控股股东股份质押比例较高,且公司部分员工的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已于近期届满,要求公司说明此时筹划利润分配事项是否存在配合股东减持、炒作股价的情形;四是说明利润分配预案的筹划及决策过程,以及公司在信息保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等。

“高送转之所以受到监管关注,是因为高送转可能与其他风险操作搭配在一起,比如大股东减持,或游资炒作。这会导致公司股价非理性上扬,大股东则趁机高位套现,给普通投资者造成伤害。”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道。

“高送转”那些尴尬事儿

个别公司被市场谣传将高送转后股价直线拉升,紧急发布澄清公告。

雅运股份于1月18日早盘拉升封涨停,但在午间发布澄清公告,称股吧中出现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不实信息,并表态公司不存在传闻所述任何分红送转计划,在2018年度利润分配中不会实施“高送转”。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从二级市场来看,今年的高送转行情也略显尴尬,多数高送转个股在预案发布后一两天内大涨,但随着大市行情波动或在收到关注函后,股价急转直下。

某创业板公司2018年11月22日早间发布2018年10送8的利润分配预案,11月22日、23日股价连续两日喜提涨停,11月23日晚间公司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在随后一个交易日公司跌停。随后公司股价一路波动下行,截至最新(1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相较高送转预案发布前下跌11.61%。这并非个例,多只高送转个股均演绎相似行情。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股民对高送转的“爱恨”就在一瞬间。

从整体Wind高送转概念指数来看,高送转行情也显然不如从前。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高送转概念,相当于整钱换成零钱,当兴奋感回归理性,股价怎么上去的还得怎么下来。”付立春说道。

某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2018年来对高送转采取从严监管,2019年将延续高压监管态势。从实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监管引导,市场参与各方对高送转的本质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市场反应也更为理性,高送转概念股炒作明显降温。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