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轉個股銳減超8成 蹭概念慘遭“打臉”

往年這個時候風風火火的高送轉行情今年略顯寂寥。

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公司數量大減,送轉比例也明顯降低,甚至都很難稱作“高”送轉,預案發布後股價表現更是不溫不火。

公佈送轉預案的公司,有預案公告後股價高開低走的,有“吃”關注函的,還有被謠傳將高送轉後緊急澄清的。網友忍不住調侃,這可能是史上最差的一屆高送轉行情了……

高送轉個股數量銳減超8成

與往年相比,今年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公司數量銳減。

截至1月24日,Wind高送轉概念個股僅有16只,而2018年同期同一數字為115只。從這個統計口徑來看,高送轉個股數量銳減86.09%。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實際上,根據滬深交易所最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這16只高送轉概念股也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高送轉個股。

《指引》規定滬市公司送紅股或以盈餘公積金、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合計比例達到每10股送轉5股以上,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每10股送紅股與公積金轉增股本合計分別達到或者超過5股、8股、10股,則構成高送轉。

但上述16只個股鮮少符合《指引》所稱的高送轉標準。

如創業板公司聯創互聯、漢邦高科均為10送8,正元智慧、耐威科技、揚帆新材均為10送9。

深交所也曾發文表示,從深市上市公司近年來高送轉方案的披露情況來看,披露2015至2017年度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分別為256家、147家和47家,逐年大幅下降,送轉比例也明顯降低。上交所則表示,2017年年報期間滬市高送轉公司僅10家,反映出市場對現行高送轉的界定和監管邏輯已有共識。

“在年報披露高送轉,然後往往都會遭到資金的爆炒。而今年對於高送轉的嚴格監管,使得符合高送轉規定的公司數量特別少。”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高送轉本身並不增加股東權益,更多的是一種數字遊戲,主要功能是降低公司的絕對股價,提高公司股份的流通量。其只能作為短期投資參考,不建議投資者過多參與。

司律基金總經理劉偉杰表示,上市公司高送轉與市場投資環境和自身基本面有一定關聯性,在經濟大環境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高送轉減少屬於正常,投資預期收益降低也算合理。

蹭概念慘遭“打臉”

雖然踩高送轉“紅線”的公司幾乎絕跡,但仍有少數公司不斷在危險邊緣試探,發佈10送9,或10送9.5的高送轉預案。

但就是這少數公佈高送轉預案的公司也不再是“搶手貨”。披露高送轉前後有減持公告的毫無例外被“打臉”,吃了關注函。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述16只高送轉概念個股中,有6家公司在披露高送轉預案後收到交易所關注函。

關注函的問題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要求公司說明利潤分配預案的確定依據及其合理性,轉增方案與淨利潤、淨資產增長情況的匹配性;二說明實控人、大股東、高管在最近六個月內是否有減持計劃;三是公司控股股東股份質押比例較高,且公司部分員工的股權激勵限制性股票已於近期屆滿,要求公司說明此時籌劃利潤分配事項是否存在配合股東減持、炒作股價的情形;四是說明利潤分配預案的籌劃及決策過程,以及公司在信息保密方面所採取的措施等。

“高送轉之所以受到監管關注,是因為高送轉可能與其他風險操作搭配在一起,比如大股東減持,或遊資炒作。這會導致公司股價非理性上揚,大股東則趁機高位套現,給普通投資者造成傷害。”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說道。

“高送轉”那些尷尬事兒

個別公司被市場謠傳將高送轉後股價直線拉昇,緊急發佈澄清公告。

雅運股份於1月18日早盤拉昇封漲停,但在午間發佈澄清公告,稱股吧中出現的利潤分配預案為不實信息,並表態公司不存在傳聞所述任何分紅送轉計劃,在2018年度利潤分配中不會實施“高送轉”。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從二級市場來看,今年的高送轉行情也略顯尷尬,多數高送轉個股在預案發布後一兩天內大漲,但隨著大市行情波動或在收到關注函後,股價急轉直下。

某創業板公司2018年11月22日早間發佈2018年10送8的利潤分配預案,11月22日、23日股價連續兩日喜提漲停,11月23日晚間公司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在隨後一個交易日公司跌停。隨後公司股價一路波動下行,截至最新(1月24日)收盤,公司股價相較高送轉預案發布前下跌11.61%。這並非個例,多隻高送轉個股均演繹相似行情。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股民對高送轉的“愛恨”就在一瞬間。

從整體Wind高送轉概念指數來看,高送轉行情也顯然不如從前。

“高”送转个股锐减超8成 蹭概念惨遭“打脸”

“沒有基本面支撐的高送轉概念,相當於整錢換成零錢,當興奮感迴歸理性,股價怎麼上去的還得怎麼下來。”付立春說道。

某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2018年來對高送轉採取從嚴監管,2019年將延續高壓監管態勢。從實踐來看,經過近幾年的監管引導,市場參與各方對高送轉的本質已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市場反應也更為理性,高送轉概念股炒作明顯降溫。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