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奧裡森·馬登(1848—1924),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與大部分成功學家不同,馬登首先是一個奮鬥者,其次才是一個傳道者。他的一生艱苦、曲折而卓絕。

馬登出身貧寒,3歲喪母,7歲時父親也去世了,他只好去做童工。每天工作14個小時,卻吃不到一頓飽飯,還要遭受責罵和鞭打。這樣的困境持續了7年,看不到任何希望。14歲那年,馬登決心有所突破,於是勇敢出逃。他在一家鋸木場找到了工作,開始抓緊一切時間讀書。書籍向馬登展示出一個他從未想過的新天地,也改變了他看待生活的角度。

他終於意識到,很多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並不遙遠;即使像自己一樣的窮孩子,也可以通過努力擺脫困境,獲得財富和成功……

20世紀30年代,林語堂將馬登的部分作品譯成中文,集結為《成功之路》,在國內出版。林語堂寫道:“對於時代青年所體驗到的煩悶、消極等滋味,譯者未曾錯過。自讀馬氏的原書後,精神為之大振,人生觀念為之一變,煩悶、消極、悲觀、頹唐的妖霧陰霾,已經驅除盡淨。……謹將此書介紹給同病的青年,希望他們從中獲得(與我)同樣的興奮與影響。”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一,別把貧窮當作理所當然的宿命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貧窮都源自惡劣的思想和環境,以及惡劣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病態。沒有人會喜歡過貧窮的生活。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我們鼓足勇氣,堅持奮鬥,最後都能取得成功,擺脫貧窮。這一點已被很多實例證實了。

世間所有窮人,若都能下定決心擺脫貧窮,從黑暗、萎靡的環境中振作起來,努力奔向光明與快樂,那貧窮必將很快消亡。可惜很多人不願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們的脫貧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象的階段。

懶惰、浪費、不肯努力奮鬥,造就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貧窮。懶惰與浪費聯繫密切,任何人只要沾染了其中一樣,就很難不沾染另外一樣。

不過,人們也擁有與貧窮正好對立的兩種堅韌品性:自信和勇敢。很多命運坎坷的窮人之所以能擺脫貧窮,就是因為擁有自信和勇敢的品性。有些人不夠勇敢,缺乏自信,不思進取,這樣的人永遠都只能做窮人,永遠都不會有什麼作為。

只要你肯下定決心戰勝貧窮,將自己的儀表、心態等從貧窮中解脫出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顧一切地追求富足和成功,堅定不可動搖的信念。如此一來,你的自信心便能得到增強,你的潛能便能得到發揮,你將戰勝貧窮,贏得成功。

一個人若是甘於貧窮,根本不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那他的潛能就會逐漸消失,終其一生,他都只能生活在貧窮中。

貧窮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認定貧窮就是自己的宿命,自己一生都無法擺脫貧窮,這才真正的可怕。因眼前的貧窮而認定自己將一生貧窮,這樣的想法簡直荒謬透頂。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二,學習是人一生的主題和事業

我有一位農夫朋友,他從一個懶惰的人那裡買來一塊地。初春播種時,這塊地原先的主人只種了一些蔬菜,沒有播種。我的農夫朋友買下這塊地時,已是五月下旬,他的鄰居們對他說:“現在你只好再種一些蔬菜了,畢竟春天都過去了,再想種糧食也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這位農夫很擅長思考,有著極強的分析決斷力。他斷定,當時還來得及播種一些晚熟的穀物。在這個想法的指導下,他便去將農田仔細翻耕了一遍,將晚熟的穀物種子撒播在其中。經過一番精心的照料,當年這塊地喜獲豐收,收成甚至好過他的那些鄰居。

這件事告訴我們,你若是真的有進取心,希望改變自己,彌補自己受教育水平低的缺憾,那你一定要明白一點:世間任何一個人都能做你的老師。印刷工人可以傳授給你印刷的知識,泥瓦匠可以傳授給你建造房屋的技術,農夫則可以傳授給你種田的方法。

只有竭盡所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學習知識,一個人才能變得學識淵博,胸襟開闊,愛好廣泛。這樣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能應付自如。

絕大多數人都對大學教育重視得過了頭,有些人因為貧窮或是身體不好,不能進入大學學習。他們便將這視作一種巨大的損失和缺陷,終此一生,都無法彌補。有些人甚至有這樣一種想法,無論自己自學得多麼努力,都不能跟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的知識水平相媲美。在這些人看來,自學只能使他們獲取很少的一點知識。其實,很多著名的學者都沒讀過大學,有些甚至連中學都沒讀過。

我有一位年輕的朋友,連小學都沒讀完,最後卻成了一名歷史學家,因為他讀過很多歷史名著以及名人傳記。不少跟他見過面的人,都以為他受教育水平很高,對他的學識讚歎不已。

儘管他對文法並不精通,但他卻通過勤奮的自學和大量的閱讀,將自己的英文提升到了極高的水平。在大量閱讀名著的過程中,他的寫作風格不知不覺深受感染,變得非常優雅、動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能依靠自學取得這樣的成就,真是令人驚歎。現代社會中可以幫助人們自學的書籍質量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對於那些有上進心的人來說,現在的機會無疑比過去好了很多。

一個人若想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大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到函授學校進修。很多人年輕時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年老之後,他們到函授學校學到了很多知識,並因此獲得了成功。

人生在世,每時每刻都在接受教育,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學校。在這所學校中,最有益的教學資料莫過於我們日常接觸到的人與事,以及從中獲取的經驗。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汲取有用的知識,只要他肯打開自己的心,去跟外界溝通。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三,正直是成功的靠山

為什麼時間沒有沖淡林肯的美名,反而讓他更加聲名遠揚?因為他從未糟蹋過自己的人格和名譽,終其一生,都未曾放棄對正直品性的重視。

歷史上極少有人能像林肯一樣名傳千古,這正好為一句話提供了佐證:“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就是人的品性。”

年輕人在剛剛步入社會時,若能下定決心,將培養良好的品性當成成就大業的一項資本,絕不做任何與此相違背的事,那他就算做不到功成名就,至少也不會落得失敗的結局。相反,那些品行惡劣的人,一生都不可能做出大的成就。

要想取得成功,最可靠的資本是一個人的品性,但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完全不重視培養正直的品性,一味看重勾心鬥角,陰謀詭計。不少公司願意用已經去世幾十年或是幾百年的人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公司,哪怕要為此付出一筆高昂的費用。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那些亡者的名字是正直品性與良好信譽的象徵,很容易取信顧客。

林肯一生的偉大成就與他所擁有的美好品德密不可分,成功有幾大要素,如正義、正直和誠信,這些美好的品德都在林肯身上表露無遺。

林肯做律師期間,曾接到邀請,幫一名犯罪者脫罪。林肯說:“我做不到。我若接受了這個邀請,那將來到了法庭上,輪到我辯護時,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大聲說:‘林肯,你在說謊,你在說謊。’”

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潛伏著一種力量,能使自己戰勝誘惑,不畏強暴。這便是人的正直品性,為了保護這種品性,就算犧牲性命都是值得的。歷史上那些真正的偉人,從來不會因為財富、權位等誘惑,出賣自己的人格。

永遠不要背叛自己的人格,再大的誘惑都不值得你這樣做。但你若是將名與利看得太過重要,就會在做事時背叛自己的良知,毀壞自己的才能和品性。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四,多與優秀的人交往

所有人都生活在集體中,沒有人能離開集體,獨自生活。我們每個人就像葡萄藤上的一根枝條,依附在社會這根主幹上。所有從主幹上脫離的枝條,都避免不了枯萎的命運。如果僅有一根枝條,就無法長出甜美的葡萄,必須要依附於主幹才行。枝條一旦被剪斷,它上面的葡萄便無法繼續生長。

人的能力會在社交活動中得到提升。社交面越廣的人,其能力越強。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其能力會不斷衰減。因此,我們要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學習他人的優點,汲取精神營養。

一般而言,與具備高尚品格的成功人士交往,會讓我們的能力獲得提升。

人們能通過不斷與人合作,發掘出自己的新潛能。總也不跟別人合作的人,很難讓自己的潛能得到發揮。

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個有耐性的傾聽者,並通過這種傾聽,從自己的交往對象那裡得知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從中獲益。

在此之前,他可能從未聽說過這樣的事。若是他能乘機將這些信息消化吸收,就會獲得巨大的收益,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的潛能,往往能在其他人的啟發下發揮出來。若是身邊什麼人都沒有,人們根本不可能發揮出所有的潛能。

一個人取得的成就,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源於別人對他好的影響。我們會在不知不覺間從他人那裡接收到希望、安慰、激勵和幫助,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要想培養高尚的品格,豐富自己的學識,樹立遠大的理想,激勵自己不斷努力,追求事業進步,就應該多跟那些比自己水平高,並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學識的人交往。

改變命運,奧裡森·馬登的四個建議

關於作者:奧裡森·馬登,他被公認為是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是追求財富、成功和自我完善的歷程,也是將所思所得凝聚成文字、造福他人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