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普」資管新規,明確“保本”的理財就只剩下券商的收益憑證

備受業內關注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已發佈。

據知情人士透露,經過相關部門多輪徵求意見和反覆醞釀,並按程序報請國務院批准後,資管新規將於2020年正式實施。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發佈的版本更加嚴謹,資管新規的核心仍是打破剛兌去槓桿

去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明確提出,要打破剛性兌付!封閉式產品不低於90天!

在讀懂新規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

什麼是“資管業務”?

什麼是“剛性兌付”?

對券商有什麼影響?

對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

我們如何應對?

一、什麼是資管業務?

資管即資產管理,指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把募集來的資金或者被人託管的財產,進行運作投資,獲取收益的行為。

那這資管新規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先了解下什麼叫剛性兌付。

二、什麼是剛性兌付?

所謂“剛性兌付”,就是產品到期後,資管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資管公司需要兜底處理。

事實上,我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規定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這只是信託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可以說是業內默認的“潛規則”!

為什麼各大金融機構都爭先恐後的出保本類產品,寧願給客戶兜底呢?

它可以跳出利率上限,高息攬儲,是同業競爭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設計成結構化產品,靈活調節資金配置!

它可以通過表外核算,逃離監管!

除此之外,新規還說了“要規範資金池,嚴禁期限錯配”,就是封閉式產品不得低於90天!

解讀了資管新規,那麼它對券商的影響又如何呢?

隨著去年銀行理財新規及“八條底線”的出臺,券商已經經歷一遍通道收縮,隨著資管新規及後續監管細則的出臺,券商資管通道會進一步收縮。由於資金池業務早已受限,新規對券商的影響倒顯得舉重若輕了。

只有券商才有的:收益憑證

收益憑證屬於券商中的理財產品,最常見的還有券商資管集合計劃、質押式報價回購業務產品等。

雖然同樣是證券公司發行的產品,背後的邏輯倒是不一樣,不再是把錢交給券商打理,而是借錢給他們。

收益憑證是一項場外市場的債務融資工具,是證券公司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證券。特定標的包括但不限於股權、債權、信用、基金、利率、匯率、指數、期貨及基礎商品。

「財經科普」資管新規,明確“保本”的理財就只剩下券商的收益憑證

收益憑證的運作模式

收益憑證不超過200人,本質上是私募產品。收益憑證作為債務融資工具,其背後是以發行方,即整個證券公司作為信用支撐。

通俗點說,收益憑證類似短期債券,證券公司向客戶借錢,然後約定期限(一般都是三個月內的短期)還本付息。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理解成這是證券公司的“存款業務”。

「財經科普」資管新規,明確“保本”的理財就只剩下券商的收益憑證

那麼收益憑證有什麼優點呢?

「財經科普」資管新規,明確“保本”的理財就只剩下券商的收益憑證

對比銀行理財產品,券商收益憑證就是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不同的是:理財資金屬於表外負債,銀行通常是不對理財產品承擔保本保收益的義務的,或者一般最多承擔保本義務。

因此理財產品多用預期收益率來描述可預期的收益,實際收益率可能並不理想。

而券商收益憑證,對於券商而言是表內負債,以券商的信用為依託,是負法定責任的。

換句話講,只要券商不破產,固定收益型的收益憑證到期都能還本付息。

這還是在新規之前,新規出臺後,打破剛性兌付,已成定局。

再見,保本理財!

你好,收益憑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