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類APP跑步進入“合規”陣營,進校路徑將發生怎麼樣的改變?

学习类APP跑步进入“合规”阵营,进校路径将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文| 王上

2019年伊始,學習類APP迎來強監管。

元旦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時間,“學習類APP進入學校要經過備案;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等要求,都引發關注。

此次《通知》是在線教育的第一個規範,主要針對進入中小學校的學習類APP,從全面排查、嚴格審查、日常監管、研究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出發,在內容、商業模式、信息安全、備案等方面都提出了相應要求。

其中以下幾條“紅線”引發關注:

  • 要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 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佈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

  • 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

  • 要保障學生信息和數據安全,防止洩露學生隱私。

  • 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對APP的內容、鏈接、應用功能、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並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

  • 今後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

《通知》公佈後,一起教育科技、作業盒子、智學網(科大訊飛旗下在線教育品牌)紛紛響應政策做出承諾,多個企業表示將對內容和結構進行調整。

一起教育科技承諾:加強內容審核;加強信息安全;對學生零收費;搭建預防近視體系。

作業盒子對外宣稱,中央電化教育館完成對作業盒子的備案審核,正式批覆作業盒子納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為符合教育部要求,智學網APP計劃於1月10日前完成升級,並持續主動配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查、監督。

此外,1月5日,一起教育科技、科大迅飛、極課大數據、懂你教育科技、多分教育科技、思駿科技等企業共同簽署了學習類APP行業自律倡議,表示杜絕杜絕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杜絕抄作業、搞題海、公佈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內容;不向堅決不向學生等未成年人收費或由未成年人支付相關費用;不斷提升技術防護能力,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尤其保障學生信息和數據安全,防止洩露學生隱私;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建立學習類APP進校服務行業備案制度。

監管難題:如何審核?如何備案?

教育部的《通知》劃出的“紅線”,有利於整頓學習類APP亂象,對不良APP進入學校起到了遏制作用,但是有專家對於執行細節方面存有疑惑。

此前,媒體報道稱“作業APP成為了網絡遊戲的藏身之所”,多個APP被提及。而一起教育科技旗下產品“一起小學學生”軟件中,學生通過做題可獲得內藏的“成長世界”等多款遊戲的虛擬道具獎勵、建設自己的家園,因為類似於網絡遊戲引發質疑,媒體曝光之後,一起教育科技已於2018年10月永久下線自學板塊“成長世界”。

實際上很多在線教育軟件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引用了遊戲的方式,但學習類APP中的“遊戲”如何界定?有教育專家贊成寓教於樂的方式,他認為“如果學習類APP中的遊戲環節只是讓學生沉迷其中,那就是純粹的遊戲;但是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那麼遊戲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的輔助手段”,但是如何鑑定暫時沒有制定出詳細的標準。

此外,《通知》要求,“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學校審核之後需要“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有行政人員指出,其一,幾千個學習類APP學校審核難度大;其二學校是否具備審核的能力?

該行政人員建議應建立集中審查制度,用正面清單或負面清單的方式來對學習APP進行統一備案,但要設置申訴的機制,讓企業有複審的機會。

由於學習類APP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對監管者的管理智慧提出了考驗。

學習類APP進校路徑和商業模式或生變

《通知》中要求“進入學校的APP不得向學生收費”,而且,“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這對企業和學校都提出了要求。

此前,一些學習類APP由學校或者老師強制全校或者全班學生使用,如果APP需要付費使用,費用則是由學生或者家長一端來支付,未來這種現象或發生改變。

“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對APP的內容、鏈接、應用功能、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這些要求加大了學校的責任,提高了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學習類APP背書的責任和風險。

教育部文件暫時還沒下發給學校,但多位中小學校校長都通過教育部官網有所瞭解,他們向多知網表示,未來學校對待學習類APP會更審慎,不會強制要求學生使用某一APP,同時也會對進校的APP加強分析與評估。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的巷頭小學校長陳愛華告訴多知網,未來會加強分析學習類APP的設計理念、功能、應用方法是否科學,以及對教育教學的是否有幫助,更會評估收費機制、長效應用的可行性等。

雄安新區雄縣第一初級中學校長王瑛對學習類APP存有顧慮,“怕APP有不良信息;怕APP盜取學生個人信息。”她指出,“學習類APP經過教育局審核通過之後,學校再根據需求考慮是否引進,學校不會強制學生使用學習類APP。”

也有學校老師坦言,不會推薦班級學生使用學習類APP,除非個別學生自己自願在家使用。

教育信息化研究人士馬永紀指出,中長期來看《通知》出臺是利好,對企業的商業模式有了清晰明確的規範,對家長和學生更是積極的事情。

然而,《通知》出臺學習類APP進校將產生直接影響,馬永紀指出,推廣渠道依賴體制內的公司是個生死大考,即對TOBTOC的企業影響最大,入校難度將呈現幾何級數。

也就是說,學習類APP進入中小學校的路徑或許會發生變化,以前一部分企業先TO B(G)然後TO C,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學校或者老師向學生推薦APP,再由家長付費,未來這種情況或許會發生變化,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只能變成要麼TO B(G),要麼TO C。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免費進校園讓學生下載(導入用戶),後續經營收費這種模式要進一步觀察,如果禁止今後任何進入校園的APP向學生收費,那就可能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向APP運營方付費購買服務,但很顯然,這種經營規模會大為縮水,迫使之前靠這種模式經營的APP轉變經營模式。

如果教育部門和學校向APP運營方購買即為政府採購路線,那麼就是教育信息化的路徑,教育信息化正是教育部不遺餘力推進的事情,但教育信息化包含的範圍及其廣泛,學習類APP或是新場景下新的矛盾點。

在熊丙奇看來,學習類APP還是要立足市場競爭,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當然,這會增加營銷獲客成本,而且家長對沒有進入校園的APP信任度有限,這就要求APP真正重視質量和服務。

關於教育企業對公業務的發展,《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第四章進行了探討,分享了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以及企業進校路徑的方法論。

新書節選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多知網新書《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第二批4000套正在開售中,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