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鋏:神祕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長鋏: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真名實姓(弗諾•文奇)|節選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魔法時代,任何一位謹慎的巫師都把自己的真名實姓看作最值得珍視的密藏,同時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最大威脅。因為——故事裡都這麼說——一旦巫師的對頭掌握他的真名實姓,隨便用哪種人人皆知的普通魔法都能殺死他,或是使他成為自己的奴隸,無論這位巫師的魔力多麼高強,而他的對頭又是多麼虛弱、笨拙。

長鋏: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到現在沒人知道他是誰。

中本聰在密碼郵件組中是一個年輕後輩(可能30歲出頭),但地位十分顯赫,在這個郵件組中,有菲利普•希默曼(PGP技術的開發者)、約翰•吉爾摩(太陽微系統公司的明星員工)、斯蒂文•貝洛文(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布拉姆•科恩(BT下載的作者)、蒂姆希•C•梅(英特爾公司前首席科學家)、阿桑奇(維基解密創始人)這樣的大牛,雖然沒有任何來自密碼郵件組的成員對中本聰的評價,但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中瞭解中本聰在其中的地位。

1、哈爾•芬尼(PGP加密的發明人之一)是中本聰的早期助手,人們親切的稱他為中本聰的“沃森”(沃森是電話發明人貝爾的助手)哈爾・芬尼(Hal Finney)

2、2011年,維基解密宣佈支持比特幣捐贈,社區一片歡呼。消失已久的中本聰卻在論壇發貼警告這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建議阿桑奇不要接受比特幣捐贈。維基解密後來淡化處理了這件事。那也是中本聰最後一次公開露面,這暗示了他對阿桑奇的不小影響力。

3、中本聰的地位比密碼學貨幣的先行者大衛•喬姆要高,大衛喬姆是什麼人,大家可以重溫凱文•凱利20年前寫的《失控》,在那本書中凱文•凱利對其濃彩重墨,宛如在為喬布斯一樣的科技明星立傳。兩位天才不同的是,前者失敗了,後者卻汲取了前者的教訓。可能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凱文•凱利對比特幣持悲觀態度(《技術元素,隱秘的匿名市場》),前者的失敗太痛心了,凱文深愛著大衛,以致於他已經不太相信中本聰能力挽狂瀾。

中本聰不像凱文那樣對密碼學貨幣領域那些失敗的前輩頂禮膜拜,相反,他對“現在更多的人對90年代感興趣”不以為然,在與一位研究者的信件交流中(不久前被研究者公佈 中本聰和某研究者的信件交流(節選)),

他強調比特幣的獨一無二,嘲弄基於“信任第三方”系統的失敗(例如電子現金)。“我希望人們能夠有一種區別,即人們認為“我是第一次知道我們在嘗試一個無信任第三方為基礎的系統”。”中本聰的自信可見一斑。

中本聰對這些失敗者的反省是,Beenz、Flooz、E-cash、B-money等虛擬貨幣先驅嘗試的失敗主要是由其中心化的組織結構所造成的。這是因為一旦為虛擬貨幣信用背書的公司倒閉,或保管總賬的中央服務器被黑客攻破,該虛擬貨幣即面臨信用破產與內部崩潰的風險。2009年2月,中本聰在IRC頻道寫道:“政府擅長擊潰Napster那樣擁有中央控制的網絡,但是Gnutella 和Tor 這樣完全P2P的網絡看起來依舊安枕無憂。”

中本聰的密碼學造詣十分精湛,許多曾經被認為是冗餘設計的錯誤,後來被證明都是正確的,比如精心挑選的Koblitz曲線,避開了美國國安局在加密標準中暗藏的後門。比如在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加密的基礎上,再哈希兩次,足以應付量子計算機的威脅……

中本聰為上線比特幣項目,精心準備了身份資料與域名。早在2008年8月18號就註冊了http://bitcoin.org的域名,並保護性註冊了http://bitcoin.net。whois的信息都毫無價值地指向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家小型主機託管商。

域名註冊商為一家小公司http://anonymousspeech.com,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因為這家公司的服務聲稱他能為用戶的域名註冊提供匿名性保證,確保不受人肉搜索,也不會遭到政府的檢索。研究人員曾一度追蹤到這家公司,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為中本聰使用Tor網絡發送郵件,而且,目前 http://bitcoin.org 大概已經移交了所有權,這也是為什麼移到了赫爾辛基的原因。但是 http://bitcoin.net 這個域名一定還在Satoshi的手裡。完成域名準備工作之後,中本聰這才於2009/2/11

“ 在http://p2pfoundation.ning.com發起“比特幣”這一項目。

意味深長的是,中本聰在創世區塊裡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當時正是英國的財政大臣達林被迫考慮第二次出手紓解銀行危機的時刻。”這句話是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中本聰引用這句話,既是對該區塊產生時間的說明,又是對金融危機中舊有的脆弱銀行系統的冷嘲,還可能是一個對其身份的煙霧彈。誰是比特幣背後的黑手?人們可能誤解了比特幣誕生的意義,在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中本聰甚至提都沒提“貨幣”這個詞,而存在性證明,卻在創世區塊就已經暗示了。直到幾年之後,社區開發者才意識到區塊鏈的深遠意義。

中本聰行事縝密細緻,與任何人交流都使用PGP加密和Tor網絡。加文•安德列森(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曾向記者透露,有很多人都冒充中本聰寫信給他,但被他輕易識破,因為他們沒有使用PGP加密。中本聰哪怕與最親密的合作伙伴交流也使用加密,而且從不透露個人信息,加文、尼克•薩博、哈爾芬尼均對他知之甚少。中本聰把項目的領導權移交給加文,僅僅是通過郵件的簡短交流。聯想絲綢之路站長被FBI安排的臥底釣魚,中本聰顯然要高明得多。他甚至在白皮書和社區發言中,有意的偽造一些身份信息與個性化特徵,誤導一些錯誤的猜測。比如偽裝英式拼讀,格林威治時間的作息規律,日本名字,論文中“WE”的第一人稱,使用生僻的科技術語,模仿密碼學同仁的寫作風格,反覆使用‘of course’無逗號隔離,不同於慣用的方法(‘the problem of course is’);使用‘preclude’一詞(僅在1.5%的密碼論文中出現)……他的這些障眼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已經有無數研究者、情報人員調查過他的真實身份,候選人多達幾十位,有天才數學家,有技術大牛,還可能是團隊,但沒有一個得到核實。分析稱比特幣之父中本聰或為經濟學教授尼克薩博業內人士質疑中本聰或為京都大學教授望月新一

後來兩位以色列計算機專家曝料,發現比特幣黑市網站“絲綢之路”站長羅斯•威廉•烏布利希與中本聰可能存在財務往來,研究稱中本聰或與絲綢之路存在財務來往 這讓人對中本聰捏了一把汗,所幸的是,中本聰沒有犯這麼愚蠢的錯誤。很快有人站出來,澄清那個地址是他的,不是中本聰的。與絲綢之路財務往來賬戶真實擁有者現身,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 中本聰從未動用早期挖礦所得的比特幣,這些幣就像是雅浦島漁民不小心遺落大海里的石幣一樣,永久地沉默著

對此,FBI無可奈何。他們的心情就跟高效密碼學組標準現任主席Dan Brown得知比特幣使用secp256k1時一樣,意外中夾雜著沮喪。中情局僱員斯諾登不久前披露NSA(國安局)在橢圓曲線算法(ECC)中埋了個陷阱,他們知道不為人知的方法來弱化這條曲線。但是很遺憾,比特幣讓他們失望了,中本聰使用的不是NSA精心挑選的偽隨機曲線,而是Koblitz曲線。中本聰怎麼知道國際通用加密標準ECC中有後門,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作為頂級黑客,不能在互聯網隱藏自己的身份,這本身已構成一個懷疑。締造了千億美元帝國的神秘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到現在沒人知道他是誰。

長鋏: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比特幣2012年至今的價格走勢圖

誰是中本聰並不重要。

中本聰就像是密碼朋克們的字母混合體,比如喬姆、戴偉、芬尼、瑞特、拜克和薩博,也許他對比特幣開發的作用比其他人更關鍵,但由於他的神秘,他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難以被遺忘的歷史密碼。用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說來形容中本聰,

他可視作數字時代的先知;用黑客帝國來形容中本聰,他就像是來自矩陣的尼奧,來自一個“政府是被永久禁止或永遠不需要的”的地方,他具有賽伯空間之父的全部元素。

長鋏簡介

巴比特創始人/CEO,知名科幻作家,區塊鏈理論研究者,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理念提出者,出版有國內第一本比特幣專著《比特幣:一個真實而虛幻的金融世界》(中信出版社)、《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中信出版社)以及科幻小說集《星際掠食》(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等,曾獲2006、2007、2008中國科幻小說最高獎“銀河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