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傳統過年美食——灰水籺製作過程


年廿九晚上,在一個大竹筐裡鋪上乾淨濾布,將家裡燒黃豆秸稈時留下的灰倒在上面,然後倒進清水浸泡過濾。

過濾出的第一盆金黃色的豆灰水。

用豆灰水浸泡糯米一夜,糯米的顏色由米白變成微黃。

大年三十早上,將籺葉放入大鐵鍋煮過後撈出用清水浸泡、清洗。

家裡種的箬竹。

將用來捆紮灰水籺的勒古帶和箬竹葉一同煮過後清洗。

以前家鄉常有人種來當籬笆用、現在已很少見的香露兜。

用剪刀修剪箬竹葉的頭尾。

費時煩瑣的準備工作總算做好了,開始包灰水籺。

包好的灰水籺。灰水籺和古粽籺的外形主要區別:灰水籺包得纖細苗條一些。

將包好的灰水籺放進大鐵鍋,倒進過濾出來的豆灰水,水剛好浸過灰水籺。

在灶膛裡的火燒旺後,將家裡最粗大的木柴放進灶膛裡,進行做灰水籺的主要工序——煮灰水籺。其間,鍋裡的豆灰水燒得過少了,要及時補充。

在煮了四五個小時後,為了使每條灰水籺都熟透、熟得均勻,要將泡在底下的灰水籺撈起放到上面,將上面的灰水籺放到底下。這時鍋裡已經散發出濃郁的兒時就熟悉的灰水籺獨有的清香了。

在煮了六個鐘頭左右後,灰水籺終於大功告成,可以出鍋了。

出鍋裝在鋼盆裡的灰水籺。

撕開籺葉的第一條灰水籺:色澤金黃、搖搖欲折,散發著箬竹葉、香露兜、黃豆灰水熬煮後的獨有植物清香,令人胃口大開。

一直在旁候著的侄兒看到灰水籺出鍋了,也不等煮黃糖漿了,蘸上白糖就迫不及待的開吃了。

侄兒吃得津津有味。

侄兒吃了3條還吃得興致勃勃、食慾不減,可見灰水籺“多吃不膩”的美名並非虛傳。

用黃糖漿蘸著吃,則更能增添灰水籺軟糯香甜的口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