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這兩個指數很有意義,可為投資提供參考

發佈這兩個指數很有意義,可為投資提供參考

1月23日,深交所發佈創業板低波藍籌指數和創業板動量成長指數。根據深交所的公告,創業藍籌指數篩選盈利能力良好、財務質量穩健、股價波動率較低的上市公司作為指數樣本股,創成長指數篩選成長能力突出、動量效應顯著的上市公司作為指數樣本股。兩條指數樣本數量均為50只。兩指數的基日均為2012年12月31日,基日點均為1000點。從兩指數首日表現看,走勢均較為平穩,波動都不大。

我們通常所說的藍籌股,主要指像幾大國有行、寶鋼、“中”字頭等大型上市公司,但實際上,藍籌股的範疇並不侷限於此,包括滬深主板、中小板以及創業板中的許多中小型企業,同樣不乏藍籌股。與大型上市公司中的藍籌股業績較為穩定不同,中小型上市公司中的藍籌股,還兼具成長性的特徵。事實上,滬深股市中有為數不少的中小型藍籌上市公司,最後都發展成為細分行業中的巨頭。這些中小型藍籌上市公司,在藉助於資本市場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也給投資者創造了豐厚的回報。

發佈創業板兩個指數,體現了深交所對於該板塊中的藍籌股與成長股的重視。實際上,對於藍籌股,上交所的態度同樣值得關注。比如早在2018年,上交所就開展了傾力打造“新經濟、新藍籌、新主板”活動。2019年,上交所的重點工作將圍繞推動建設高質量科創板、深化“新藍籌”行動,打造充滿生機活力“新主板”等方面展開。可見,藍籌股受到兩個交易所的格外關注。

藍籌股在市場上的表現有目共睹。2016年至2018年是A股市場持續調整的三年,也是行情走勢較為低迷的三年,但藍籌股的表現,整體上明顯好於大盤。而2016年至2017年,則堪稱是藍籌股與白馬股的表現之年,股市也再現了久違的“二八”現象。

深交所發佈創業板的藍籌股與成長股指數,具有積極意義,其實更具借鑑意義。個人以為,對於A股而言,借鑑創業板的兩個指數,發佈涵蓋整個A股市場的藍籌股指數與成長股指數更有必要。

在指數設計上,可分別選取滬深股市的40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一家上市公司只能成為某一指數的樣本股,不能同時成為滬深藍籌指數與滬深成長指數的樣本股。樣本股每半年或一年調整一次,兩指數基日設置為五年前的2013年12月31日,基日點為1000點。

發佈滬深藍籌指數與成長指數,可以讓投資者清楚地看到A股中的藍籌股與成長股的整體表現情況。以往我們在談論藍籌股或成長股時,只知道藍籌股與成長股表現不俗,只有模糊的印象,而沒有直觀的感覺。發佈這兩大指數後,將改變這一格局。而且,目前滬深股市處於低位,也正是發佈這兩大指數的最佳時機。

發佈滬深藍籌與成長指數,也有利於倡導價值投資理念,改變A股市場投機猖獗的氛圍。隨著QFII以及滬深港通額度的擴容,以及A股納入MSCI、富時、道瓊斯標普等眾多國際性指數,今後更多外資進入A股將是大概率事件。由於外資奉行價值投資理念,藍籌股與成長股必然是其首選的投資標的,這明顯將有利於藍籌股與成長股的股價表現。實際上,自A股成功納入MSCI後,藍籌股、成長股受追捧,績差股、垃圾股遭拋棄的格局已經形成,在發佈兩大指數後,這一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發佈滬深藍籌與成長指數,將會吸引更多業績較好盈利能力強的企業與成長型企業上市,進而改變上市公司的結構。2018年滬市新上市公司就有代表性。雖然去年滬市首發上市企業只有57家,但在新上市公司中,新經濟企業佔比36.8%,高新技術企業佔比71.9%,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企業佔比49.1%。如果今後有更多類似企業在滬深股市上市,在慢慢改變上市公司結構的同時,也能慢慢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