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為什麼不同意中國建造強子對撞機呢?

時間史


答:楊振寧不完全反對中國建造強子對撞機,他只是認為對撞機的前景不明,我國還不具備建設條件,貿然花數百億去建造這麼一個東西,需要量力而行。


高能物理屬於基礎物理學,人類對基本粒子的瞭解程度,決定了人類當前科技的天花板高度;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研究高能物理最重要的工具,所以各國總是想去建造更大的對撞機。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是位於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LHC已經發現了很多新粒子,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在前幾年,中國高能研究所提出,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周長50~100公里(LHC周長27公里),用以推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CEPC的提出,得到了許多國內外專家的支持,但是也不乏反對者,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就反對中國現在建造。

楊振寧的觀點很明確,建造大型對撞機確實能推動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他深知這點;他反對建造對撞機,是認為中國現在還不具備建造條件,他提出的七條反對理由,簡單敘述如下:

(1)太燒錢

楊認為,CEPC的建造可能是無底洞,之前專家評估建造費用為300億人民幣左右,但是真正建造完成的實際費用,很可能遠遠不止於此,甚至超過1000億人民幣。

就拿美國在1989年的SSC項目來說,最初預算是40億美元,後來建造費用遠超預算,甚至接近100億美元,最終導致項目終止;而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建設費用超過100億美元,而且運行維護費用也高得嚇人。

(2)不具備條件

就算CEPC由各國合作建設,中國的投入肯定佔了大頭,我們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還排在世界末尾。

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會對我國高能物理方面有幫助,但是國內還有更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教育、醫療等等,這麼一大筆錢,應該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3)影響其他領域

大量資金投入單個項目,必定會縮減其他科研領域的預算,最後可能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4)理論不成熟

基本粒子的研究已經遇到了瓶頸,理論也不完善,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有新發現,也可能收穫甚微,前景難以預料。

(5)沒有短期效益

高能物理說到底還是基礎科學,就算取得成功,也不會在短期內造福社會,就如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也只是證明了標準模型的一個預言而已,告訴理論物理學家這個方向走得通,但是要把高能物理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實用技術,還有很長的距離。

(6)人才匱乏

中國在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就算CEPC建造成功,高能物理的研究方面,也少不了其他國家人員的參與,就算取得成果,也不是我國獨享的。

(7)並非唯一出路

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是研究高能物理的唯一出路,我們可以選擇其他更加經濟的方式,來突破現有高能物理的瓶頸。

雖然楊振寧反對我國現在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但是他的反對並沒有起作用,因為CEPC已經在開始建設了;既然國家已經決定建設,就期望CEPC能取得成功吧!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噴子們天天說楊老沒有貢獻,把對撞機拉下馬就是楊老的貢獻之一。

楊振寧教授在《知識分子》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有幾個關鍵的論點,與大家分享:

簡單來說,幾個點,一:貴,而且是個無底洞,現在預算1600億人民幣,但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後面一般都會增加預算。有這麼多錢,不如投給其他領域。科學領域雖然沒有高低,但仍然有輕重緩急。

第二,仍然是錢。錢不會憑空生出來,用了這麼多,其他地方勢必少了這麼多。壓縮了其他領域的經費,可能得不償失。

還有一點,可以專門堵上噴子的嘴:即便造出來了,中國還沒有這麼多粒子物理學家去工作。到時候勢必要讓國外科學家來工作 ,甚至主導。出了成果,能算是中國人的嗎?

當然,噴子總是善用混亂的雙重標準,覺得楊老不支持粒子物理。可你知道楊老的規範場論是粒子物理的基石之一嗎?噴子們能把這勞民傷財的工程拉下馬嗎?很顯然,不能。


章彥博


楊振寧教授作為頂級的物理學大師,對物理前沿的發展趨勢和未來還是有自己深刻的認識的。注意一點,楊振寧並非不同意中國上馬對撞機,而是認為要量力而行,大型項目上馬要慎重,科學研究也有輕重緩急。

楊振寧在公開的資料中談到他反對當前上馬對撞機的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燒錢,對撞機這樣的大型基礎科研項目,從立項到建設和後期運行,保守估計將耗費大約200億美元,這樣的超級項目,已經逼近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經費預算。國內科研經費的總量是一定的,這個項目的上馬,必將擠佔其他科學項目的經費,例如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

其次,楊振寧認為目前粒子物理的發展難度越來越大,國內高能物理界試圖通過大型對撞機來發現新粒子,拿諾貝爾獎,這樣想法不錯,但可能性越來越小。各個先進國家也都減少在粒子物理上的研究投入。對基礎物理的研究可能需要進一步技術的突破,才能再次實現跨越發展,現在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更多教育科研等領域還需要很多領域需要投入,在一個比較難以預期成果的項目就花費上千億不合適,該項目可以在國力更強大以後進行。

總之,楊振寧教授的對當前建造大型對撞機持不同意見,是建立在他對基礎物理發展的認知和對中國當前國情的思考。

歡迎關注量子實驗室,評論裡請留下您的見解。


量子實驗室


數十年來,前沿物理學的研究已經離不開高能粒子對撞機。高能粒子對撞機能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極快速度,然後使這些粒子互相碰撞,由此來研究粒子的結構,並尋找新的粒子。

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高能粒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已經開機運行了10年,期間它取得了很多重大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12年找到了半個世紀前理論預言的希格斯玻色子,這被認為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此外,LHC還能用於研究宇宙最早期的狀態。鑑於此,我國物理學家也提出希望建造出一臺超級對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它將超越LHC,讓我國的基礎物理學研究能夠引領世界。

然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對此表示反對。關於反對原因,最主要一點就是性價比。

CEPC預計周長至少是LHC的兩倍,即60公里左右,並且該對撞機也會深埋於地下50至100米的地方。建造一臺如此巨大的對撞機,預估耗資將要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通常建造這種大型對撞機的預估經費是不夠的,可能還需要追加投入。而且建成之後,每年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設備維護。

CEPC就像資金黑洞,會把大量的科研經費吸進去,以使其他亟待資金投入的科研領域變得捉襟見肘。即便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在短時間內,CEPC也不一定能夠取得重大的發現。現在的理論物理學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不能給實驗指示一個明確的方向,耗費這麼多的資金只是去搏一把。

雖然我國的經濟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更多地方需要用錢。楊振寧教授認為,這上千億元的資金更應該用於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諸多迫切問題,例如,教育、醫療、環保。楊老並不反對高能物理的發展,只是要等到未來時機合適,再來建造大型對撞機。


火星一號


楊振寧作為世界頂級物理學家,的確有他自己的考量。

我就列出來四點

一:太燒錢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高能物理的基礎實驗設備,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必備利器。聽起來的確很誘惑。但這玩意太貴了,保守估計也得1300億人民幣,落個每個人頭上就是100塊錢。參考西方國家的大型對撞機建造歷史,預算超支兩三倍都謝天謝地了。後期的維護費用更是無底洞。這勢必擠壓了其他自然科研的經費。

二:中國沒人才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基礎科學,研究出的東西全世界貢獻。而且中國基礎教育本來就不行,花那麼多錢造這麼貴的傢伙,最後話語權還是會落到外國人手中,基本花大錢為別人辦事。

三:可能沒有多大突破

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無非就是為了找未知粒子,研究微觀世界的奧秘。但是尋找引力子,超對稱粒子目前看來沒戲!西方國家都花了那麼多年的時間也一無所獲,中國建個大型粒子對撞機也就沒有多大底氣說一定會發現什麼新粒子。



四:在可預見的未來沒什麼用

即便中國撞了大運,找到了許多預言的粒子。但是也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貢獻。從牛頓力學到衛星上天用了200年,從廣義相對論到GPS定位也用了幾十年。即便發現什麼新粒子,充其量也就是掛個中國為基礎科學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名頭。等轉化成社會效應也得幾十年之久,甚至更長。這種投資收益期也太長了!


但是支持者並不這麼認為

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即便沒有什麼物理突破,但起碼可以引進人才。這些國際人才大部分會長久留在中國,這會為中國培養大量本土科學家,提高中國基礎科研的水平。

中國不僅要在實踐科學上追趕西方,更要在基礎科學上追趕。縱觀近代物理和現代物理,中國本土科學家在基礎理論上的貢獻幾乎為0。基礎科學的落後勢必導致整體科學領域的落後。雖然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全球共享,但總會慢人半拍。

真正要超越西方科技,突破點必然是基礎科研!

楊老側重當下的實際,而支持者側重未來。


科學認識論


楊振寧一直就不同意中國搞這樣的超級工程,不是現在就反對搞。俗話說,“花別人的錢不心疼”,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電視劇《亮劍》裡面,李雲龍還說過,“崽賣爺田不心疼”,也是同樣的意思。不是自己掙的錢,反正是國庫的錢,花了多少,又與自己有何干系?

按照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一貫作風,最好的不是不聞不問,而是積極鼓吹支持。因為,建造大型對撞機不是科學家拍板的,科學家哪有這個本事?這樣大的一個工程,最起碼也得上面最高一層決策。上面做的決策,你如果是滑頭,就應該跟著鼓掌,不駁別人的面子,不搶別人的飯碗和功勞,更不會被指責。反正,萬一這個項目失敗了,我又不是發起人,更不是工程項目參與者,自然責任落實不到我頭上。

楊振寧他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並沒有參加這個高能物理的大項目,可以說完全與他無關。楊振寧如果什麼都不說,就不會得罪任何人。要是成功了,楊振寧就被說成是目光短淺。楊振寧敢於站出來,在無數人一片掌聲和鼓吹之中堅持自己的原則,提出不同的見解,已經不僅僅是勇氣,而是一種對國家和人民負責,愛崗敬業堅持真理的精神。


懷疑探索者


楊振寧不同意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他個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通過正常渠道對國家建設表達自己意見的行為,是對國家科學發展高度責任感的體現。

楊振寧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諾獎得主,因此對世界物理學前沿的強子對撞機利與弊是最瞭解的,應該最有發言權,所以他的意見理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其實楊振寧一直對中國的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非常關心,也很著急。早在1972年,就向周恩來提過意見,認為中國的大學和科研機關不重視基礎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是目光短淺的行為,並且向國家建議在國家不富裕的情況下要少花錢多辦事,進行一些不用花大錢就能做的研究項目,比如拓撲學等。

事實上在他的親自倡導和以身示範下,中國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得到了很多的改變和提升,比如中科大首創少年班,設立計算及軟件專業,引進了大批高尖端人才等等。

如果他只是為了投其所好,完全不必反對建造加速器,而可以順水推舟,迎合一些求大求洋的心理,讓中國的科研一下子步入高大上,自己也沾一份光。

但他深思熟慮,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反對建立對撞機,認為當時的中國太窮,沒必要做那個東西,不如搞材料,搞凝聚態物理,也能趕超世界水平。但當時一些領導人最終還是支持上了個正負電子對撞機。結果正如楊振寧預言,對撞機現在成了擺設和花架子,而凝聚態物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近年來,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呼聲又高了起來,認為現在國家強大了,要抓住機遇做這種世界頂尖項目,實現科學跨越式發展。

楊振寧這時候又給潑了一瓢冷水,2016年他公開發表意見,認為當前中國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不對,依然應該多開展一些不費錢的研究方向,建設這種耗費30年花費幾百億上千億元的項目是勞民傷財,費時費力又不討好,而且世界上一些國家做這個項目收效甚微,有很多教訓。

楊先生已經是90多歲的人了,他已經功成名就了,而且由於他第一次反對未果,已經有很多議論了,何必要惹這個麻煩呢?

這種“不識好歹”的做法很可能會有損他的“名譽地位”,歷史上就有過這種教訓。

清華大學教授、水利專家黃萬里,就因“不合時宜”反對過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在舉國上下一片讚揚聲中,一個人想力挽狂瀾,舌戰群儒七天七夜,讓一些想大幹快上“高峽出平湖”的當權者很不高興,結果被打成右派,剝奪了教書的權利。

後來的三門峽大壩完全如黃萬里預期一樣,泥沙淤塞,水患不斷,勞民傷財,成了一個害民工程。黃萬里的意見對了,但黃萬里卻依然在勞動改造中,一直到1998年才被批准重新授課。

這就是過去頂著權利所好說出實話的代價,就是那個荒誕歲月的生態。

楊振寧是過來人,難道不知道其中得厲害?他在如今功成名就安享晚年的時候,何不做一個精明得老滑頭,讓大家皆大歡喜呢?所以這正是他最可貴的地方。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才真正體現了一個學者得嚴謹態度。


上不上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不是簡說幾句就能夠得出對錯的,上有上的理由,不上有不上的道理。

憑時空通訊掌握的信息和知識量,不能隨便判斷這個對與錯,但時空通訊必須為楊老的這種態度喝彩。

不管他的這種意見是不是很準確,他這種嚴謹治學,敢於發出不同聲音說出自己不同意見的態度是值得稱頌的。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這種純粹科學精神。

希望現在那個一言堂的時代已經過去,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真正的集思廣益科學分析,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重大決策的失誤。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對撞機是將兩束帶電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後迎頭相撞,根據觀察到的碰撞現象分析粒子結構、發現新粒子的裝置。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提一下楊振寧在粒子物理與場論方面的卓越貢獻。

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發表論文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設想,1957年初得到實驗驗證,當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獲獎速度在100多年諾貝爾獎史上是最快的,從中可以感受到這一發現的巨大價值。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直接解決了困擾粒子物理學界的τ-θ之謎。

宇稱不守恆還不是楊振寧的最重要成就。楊振寧在麥克斯韋方程組中看到了優美的幾何,並建立了規範場理論,之後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就是建立在規範場理論之上的。規範場理論是相對論、量子力學之後物理學的偉大成就,在這一領域出了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菲爾茲獎得主。

楊振寧是粒子物理與場論領域甚至整個物理學界的大師級科學家,他對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以及走向有著獨到深厚的認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當年中國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楊振寧就是持反對意見。如今再看一看當年楊振寧的立場,很多人不得不感嘆楊振寧的高瞻遠矚。業內普遍認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並沒有撞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產出遠遠不能和投入相比。說白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

不僅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燒錢的無底洞,大型加速器往往都會淪為燒錢卻難以得到成果的尷尬下場。中國規劃建設的周長100千米的大型對撞機投入巨大,與中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嚴重不符。這是楊振寧反對當今的中國建造大型加速器的一個重要原因。鉅額的經費還要擠佔其他學科的科研經費,甚至還要擠佔教育、醫療、環境等方面的經費。

而且在楊振寧這位科學泰斗看來,不建造大型加速器粒子物理學依然有前途。尋找新的加速器的原理,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這樣的工作不費錢,符合經濟發展的潮流,也非常符合中國現在的國情。


刁博


楊振寧之所以不同意中國建造強子對撞機,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的!

據美國等已經建有強子對撞機的國家的經驗,建設一個這樣的強子對撞機需要200億美元。這樣大的投入顯然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大的一筆科研投入。必須要綜合考慮其投入和產出比。而楊振寧先生顯然對於這方面是最有經驗的。所以,他以他才提出不要建造強子對撞機。

因為,強子對撞機的硬件建設只是第一步,而接下來還需要足夠多的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但是這方面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楊振寧先生認為還是要先發展物理基礎研究,提高人才儲備數量和質量。等日後水到渠成再建造強子對撞機。

這方面我覺得我國足球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人拿德國足球教練說土耳其:要想搞好足球,先建一百個標準足球場的話來說事兒!實際上,這些年我們國家在足球硬件和足球外教和外援上的投入可以說世界冠軍。但是,我們的男子足球隊的成績卻節節下滑,不僅打不過日本、韓國、伊朗、澳大利亞,甚至連敘利亞、泰國等等也打不過了。可見,無論科研還是體育,都必須要從培養人才、尤其是青少年人才做起。而不是迷信硬件投入和外援的作用!


地震博士


貓先僧給你捋一捋吧。

問題問得好,涉及兩個要素,一個是老楊,另一個是對撞機。

我們先講講老楊。老楊在國內有兩幅面孔。一副是這樣的。
老年回國享清福,二八嬌妻伴身遊。快活似神仙,讓吃瓜群眾羨慕妒忌恨!簡直就是得噴之而後快的典型。一個字描述~為老不尊(四個字了~)

另一副呢?我也只貼張圖大家感受一下吧。
老楊其實是物理泰斗,著作等身,物理界公認活著的第一人。歷史上也是坐五望四的存在。左手楊-米爾斯場論,右手宇稱不守恆定理,創出不世神功標準粒子模型,一時門徒憑此秘籍,幾十年來笑傲江湖,諾獎拿到手軟。

粒子對撞機呢?大家不要誤會,以為只是檯球機的變種,撞一撞能花幾個錢?看清楚了!



當年美帝搞這個,預算80億刀,燒了20億,才搞了十分之一不到,克林頓上臺隨便問問,大佬們嚷嚷,得再追加100億刀,直接嚇尿小克,把工程取消,又花了

十億刀把挖了的坑填上。

老楊是個明白人,回國後,也沒吃瓜群眾噴得那麼不堪。知道對撞機幾十年來,燒了數百億,自己的模型基本燒通透了,現在就是來驗證所謂的超弦論,丘成桐等就等撞出個超對稱粒子來封神。可是,美帝、歐盟等地主家都燒的沒餘糧了,現在,天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美帝等忽悠天朝接力,明著說,是接過世界科技中心大旗,暗裡其實沒什麼油水可撈,基礎科研,混不到經濟發展成果的,你沒法子申請專利的。老楊才反對這樣搞,其情可鑑啊。

好事者卻不結老楊風情,可憐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