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股票市场的一张图

看了一份瑞信发的2018年全球投资收益率年鉴,分享一张有趣的图。


关于全球股票市场的一张图


这是股票市场相对规模的百年视角。欧洲列强的惊人撤退规模,差不多被美国以一己之力填补了,这是巴菲特得以说没有人靠做空美国发财的充要条件,千万不要错把此处“美国”当成“祖国”啊。

你要是左图中的欧洲列强,特别是奥地利(特别是奥匈帝国)、俄罗斯、尼德兰这些往昔亦曾盛极一时的帝国,哦,当然可以孕育文人们美丽哀伤的呼愁,从投资而言却绝对是灾难级别的。

从过往百年的视角看,日本的相对规模增长要好于中国,即便中国人时不时把日本“消逝的二十年”挂在嘴边,日本人均GPD是中国的三四倍仍是不争的事实,这的的确确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显著差异。

我们特爱讲40年的辉煌崛起,却以一句过往弯路轻描淡写了充溢近30年的、层出不穷的、大规模发生的各种悲惨剧,现在一比较仍会知道这其中的差别不可以数里计。

另外,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别是日本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未来的底气其实并没有那么足,我们已然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度。

很难讲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的一点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股票规模占比仅排名第六。好消息是,这或许的确有低估的一面,特别要留意的是数据采自2017年,而2018中港股市又跌了差不多整整一年。

坏消息是,低估向来有低估的理由,比如够不够健全的市场机制、够不够自由的汇率兑换等等等等,都是投资者投资一个市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更何况,从相对估值的角度看,比如说比如市盈率,中港股市相较美股的低估并没有规模占比这样显著,这或许又反应了一个退市机制不畅通的问题。把太多的垃圾留在场内,自然拉高了整体市场的估值。

这张图当然还显示了国家角度而言的市场规模差距在拉大,一是NO.1的占比翻了一倍,二是规模占比未予列入表格的比例由1899年的2%显著上升至2017年的9.3%。

这里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个偏差,就是美股作为全球最好最大的股票市场,吸引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去上市,就比如中国,也有相当大一批企业在美上市,这当中包括相当大比例的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将中概股的市值加回到中国,中国的比例排名必然仍会上升。

只是,比起做这种貌似更中肯的工作,不如我们还是付出点动力更好地反思一下,出问题的环节以及有没有解决的可能,为什么我们最优秀的一批互联网公司,都非要在美股上市不可呢?我们心里真的没点数吗?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