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红军借谷票” 一段殷殷支红情

一张“红军借谷票” 一段殷殷支红情

一张“红军借谷票” 一段殷殷支红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俗称“红军借谷票”,这是笔者在参加新农村建设时,从拆旧房时收藏的一张票面为干谷壹百斤的借谷票,其为规格10.3cm×7.6cm的长方形纸票,纸色为黄。一般收藏者收藏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大多盖有小长方形“已兑”蓝色印章,即为后来已经兑换报废的借谷票。本人收藏的“借谷票”未盖“已兑”印章,就是说它尚未向政府兑换,十分难得。2007年5月7日《华商报》报道,西安市民王先生几年前以8000元价格从别人手上买来一张票面为干谷五拾斤的借谷票,他说,50斤干谷借到现在(2007年),若算利息,政府应按数万元归还。100斤干谷借到如今政府应按多少归还,不得而知。

本人收藏的“借谷票”正面有4部分内容:自上到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弧形) 、横排“乾谷壹百斤”、 半圆形红军战士持枪举旗冲锋陷阵的图案、“此票專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軍给養之用糧食人民委員陳潭秋”(分三行,右下角有“陳潭秋”的红印章);四边为0.5cm宽的花纹,票上方左右角均为“100”, 票下方左右角均为“一百”。字、图颜色整体为暗红,“乾谷壹百斤”、“一百”、“陈潭秋”的印章为朱红。“借谷票”背面分两部分:右半部分为“憑票於一九三五年九月向蘇維埃倉庫取還幹谷伍拾斤正糧食人民委員陳潭秋”和“陳潭秋”印章;左半部分为“憑票於一九三六年九月向蘇維埃倉庫取還幹谷伍拾斤正糧食人民委員陳潭秋”和“陳潭秋”印章。文字均为竖排,字色为黑。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和准备第五次反“围剿”之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在中央苏区南边成立粤赣省,直接管辖7个县,游击区包括江西、广东、福建三省的11个县。

为支援中央红军,粤赣省革命群众在自家粮食困难的情况下,踊跃挑粮换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积极拥护红军扩红,送郎参加红军、赤卫军或游击队。

据史料记载,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粮食困难,《红色中华》第164期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共中央机关外籍工作同志给本报节省运动号召的回答》的文章,转载毛泽东、张闻天、博古、潘汉年等23位领导人发表“每天自愿节省二两米,不领夏衣”的联合公开信。这封联名短信,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关注,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红军后方机关、国家企业、学校等工作人员减少伙食谷子”的积极响应。1934年1月“二苏大会”上增设了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中央政府任命陈潭秋为新成立的粮食人民委员部部长。为保证根据地和红军的粮食供给,中央政府粮食委员会要求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地方政府分两次共向群众借谷80万担,开展“借谷运动”。陈潭秋作借谷竞赛的动员报告,毛泽东、李维汉等做竞赛见证人。粮食人民委员会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偿还政策,统一印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作为留给借谷百姓的凭证。当时许多群众纷纷提出来“借谷给红军不要还”,有的主动退回政府给的借谷票。“借谷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反围剿和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贡献。借谷票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印发的,由于情况变化,当时有些借用的粮食无法偿还。红军长征后,白色恐怖弥漫苏区,革命群众将不得不红军的东西藏起来,这些“借谷票”有一些被塞到墙壁缝。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明确规定,凡持有“借谷票”的群众,凭票证可以抵作公粮,也可以兑付现金,有的地方还给予奖励。

目前,江西等省许多地方已发现“红军借谷票”,其中,一些票据经核实为真实后,引起当地政府重视,不但所借谷物得到归还,有的还得到了奖励。还有一些票据,作为珍贵文物被一些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