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可以算作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对世界的深度思考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四组“二律背反”直接叫停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关于本体论的多年恩怨。

在二律背反之前,人们总是能从相反的角度看待事物,并得到理性而矛盾的结论。比如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关于“意识与物质,谁是本源”的争论。其中任何一个派别都可以理性佐证出自己的观点。

康德的二律背反分四组,第一组是关于时空有限与无限性;第二组是关于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第三组是关于自由意志;第四组关于上帝的论证。其中前两组是关于自然世界的讨论。

文章侧重分析康德的前两组二律背反。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伊曼努尔·康德

但是我要声明一点,哲学家对宇宙的思索基本属于纯思辨的层面上,他们的观点超越物理学结论,甚至脱离物理学事实。严格来说,哲学家对自然的思索属于民科层次。当然我这里说的民科可不是指郭英森的那种无稽之谈,而是指脱离观测经验的纯逻辑学上的探讨,这也导致哲学家对世界的认知总是饱受空乏其谈的形而上学的诟病。当然,康德的部分观点也影响了一大批物理学家,比如爱因斯坦。

时空是否有尽头?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发问:宇宙有多大?宇宙存在多久了?宇宙之前是什么?

孩童时期的笔者总是认为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而二律背反中的一个命题也抛出类似的观点:如果宇宙没有起点,那它的“起点”就是无限远的,但是无限远的起点居然也会有尽头,这个尽头就是此时此刻。

此时此刻可以看成宇宙的尽头,在尽头之前却是无穷的时间。宇宙的“起点”是无限的,但却有尽头端点。

倘若把宇宙的时间做成坐标轴,就好像射线一样,有一个端点作为尽头,而另一端却是无限的。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如果时间是有端点的,那么空间也是有端点的,因为空间内的事物总是在变化,无限的空间意味着无限的变化,而时间就是对变化的度量。时间有端点,就意味着变化也是有端点的。于是空间和时间一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限。

但是从另一个逻辑基础出发,却能得出宇宙时空无限的结论。

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有限之外是什么?康德认为那是“无”,既然都是“无”了,那么它就不可能和宇宙中的事物有任何牵连。

宇宙之外的“无”都不限制宇宙了,那么宇宙没有道理是有限的。因为所有的有限事物都是和另一事物存在着明显的“隔离带”而体现出来的,或者是被另一事物挤压着,包围着才体现这个事物的有限性。比如有体积的苹果被盒子包裹着。

如果有限的宇宙之外是“无”。那么“无”就不是事物,如果“无”是事物的话,那么“无”就属于宇宙了,也就不会再是“无”。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无”不会对宇宙内的事物做成任何限制和“挤压”,那么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于是得出结论,宇宙是无限的。

其实宇宙无限论和有限论都可以在逻辑上成立。因为人的意识在思考某些事物时总需要思维工具,这些最基础的工具往往是先验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时空观。在先验的基础上思考同一事物而得出截然不同的论调是符合逻辑的。

当然,康德生活在牛顿力学统治的时代。现代物理学倾向于宇宙是有限的,毕竟有证据支撑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8.2亿年前的奇点。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但不可否认,即便宇宙的起源真如大爆炸理论描述的那样,那么康德关于宇宙之外的“无”对事物的非牵连性导致宇宙无限的推理依旧得不到逻辑学上的合理解释。

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首先假设物质可无限细分,那么物质分到最后就是无限小,在康德看来无限小是不存在空间结构的。如果物质存在空间占用,那就不是无限小,于是康德认为无限小就是无。既然物质都无限细分为无了,那么无数个“无”叠加起来还是无,那怎么会有宏观上的物体呢?

当然康德把无限小认为成“无”本身就饱受争议。在康德生活的年代,微积分就已经盛行了。在数学上,人们并不认同无限小就等效于“无”。但是康德是从逻辑观点论证的:如果无限小不等效与“无”,那么这个物质就占据空间,那么我就可以继续细分,那无限小就不该占有空间。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事实上,数学上的无限小和古典哲学的无限小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反正我是不认同康德的这一观点,但貌似也找不到有力的逻辑工具予以反驳。评论区可以留言探讨一下。

如果物质不可再分,而是由一种最基础的、没有属性差别的基本粒子构成。那么在逻辑上我就可以继续细分这个基本粒子,那么物质怎么可以存在基本单位呢?

当然,康德的观点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他没有能力预见量子力学的发展。在量子力学中,光子是能量的基本单位,被称为光量子,并不可再分,而且物质细分到普朗克长度就毫无意义了。但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学上的结论。康德玩的是逻辑,你说光子不可再分,那在逻辑上光子就肯定占用空间(量子力学认为光子是0维点粒子,不占用空间,具有波粒二象性),那在康德的逻辑中,就可以设想光子再分。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物理学总会和哲学思想产生一些矛盾,前者基于自然事实,后者基于思辨。而这样的矛盾无外乎来自人的先验逻辑。

所以人对宇宙的认知局限是先验逻辑导致的。

因果观缺失

我们在解释一件事物时候,总是依赖因果观,这也是先验的。而在解释宇宙起源的时候,因果观貌似失效了,我们处于宇宙已经存在的结果,而找不到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因。这时候因果观的缺失,导致先验逻辑自动填补因果观的缺失。现代物理学的答案是宇宙来自奇点大爆炸,但人们还是总问:为什么奇点会爆炸?人类总想找出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无懈可击的原因来。

比如宗教解释宇宙的因来自于上帝的创造,但是这样只是把宇宙起源的“因”向后推了一次,依旧无解。人们还总是会问,那么上帝是怎么来的?

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再一次被暴露,基督徒为了不使上帝被质疑,于是又辩解到: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看似被解决了。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窥探宇宙终极奥秘,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但这依旧是掩耳盗铃,人们依旧发问:上帝既然是全能的,那么上帝能否制造一个连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自己也创造不了的东西呢?

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变成了逻辑悖论!而基督徒的解释是:上帝的全能是指一切符合逻辑可能性的全能,而不是一切事物的全能。但是这种解释依旧存在问题,那就是对“全能”概念的定义矛盾。反正因果观缺失总不会完美解决,总是会留下这样或者那样的悖论!

或许先验逻辑带给我们的因果观本身就有问题,或许因果观也只适用于宇宙终极问题之下。如果上升到宇宙起源的终极问题上,那因果观就失效了。于是人类就开始抓狂,于是“上帝”就有了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