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三國時代有這麼一批學者、作家和音樂家,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常年聚在山陽縣(今河南輝縣)的竹林裡飲酒彈唱,歷史上稱他們為“竹林七賢”。七人分別是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和山濤。他們的行為及作品在後人看來都已經超越了時代,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卻鮮有他們的描述。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北京頤和園長廊上的竹林七賢

嵇康是魏國有名的大憤青,他相信人的本性是不喜歡仁義和束縛的,保持自然本性至為重要。“六經”、“禮教”束縛人性,不符合“全性之本”。他認為仁義其實是虛偽的做作,廉潔謙讓也是另類的你爭我奪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嵇康

嵇康對君子和小人的定義也很前衛,他認為君子不應該評判別人的是非對錯,能順著別人自然本性辦事的人才能稱為君子;而小人最明顯的特點是口是心非,貪得無厭並沒有什麼過錯。他的思想一時激起學界熱議,大多數人將嵇康歸為異類,但也有很多人奉他為神。

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孫女為妻,但他對政治卻不感興趣,終日只沉迷於音樂和辭賦之間。魏末司馬氏篡權後,由於思想觀念不同,嵇康得罪了司馬昭而被判處死刑,當時三千名學者聯名簽署了免罪請願書,但仍於事無補。

臨刑前,嵇康瀟灑撫琴一曲,《廣陵散》從此成為絕響。

由於《廣陵散》的緣故,嵇康絕對是七人中出鏡最高的。但要論到竹林七賢的排位,阮籍在所有史書裡都是第一。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阮籍圖》-韓敏作品

阮籍就更厲害了,這人嗜酒如命,他聽說步兵營裡的廚師善於釀酒,便請求去做步兵校尉,所以後世也稱他為“阮步兵”。當然酒也是阮籍的工具,司馬昭想娶他女兒為兒媳,阮籍不喜歡司馬氏,於是他就終日飲酒,連續兩個月醉臥不醒,司馬昭無法見面提親,只得作罷。

阮籍為人真誠坦蕩,比如每次在酒鋪喝醉後,他就會直接躺在老闆娘身旁睡覺,老闆毫不介意,可見阮籍做人坦承至此。

阮籍生活中經常表演行為藝術。母親病故後阮籍守靈多日,到了正該埋葬母親的時候,阮籍突然蒸了一頭小肥豬,並取來美酒在靈前又吃又喝,然後跪在母親的床前吐血假裝昏死過去。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阮籍在南京的墓碑

阮籍的思想更為複雜,他認為有君的社會就充滿了險惡,懂禮法的人會以強凌弱,愚弄群眾。只有無君的社會才沒有貧富差距。這些道理放在今天是不是也有些道理呢?魯迅就認為阮籍文章中的意思都是隱而不現的。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竹林七賢》-日本江戶時期畫作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東晉墓磚上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竹林七賢的性格基本都是這樣,不拘禮法但卻有超前的思想。這個團體的共同話題就是如何把鄉村生活變為藝術。七人雖互為好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思想,比如嵇康因為拒絕為新政權工作才導致了死亡。除了嵇康和阮籍,王戎和山濤最後都歸順晉朝,劉伶和阮籍一樣也是個酒鬼,經常利用惡作劇來擺脫司馬氏的控制。

三國時期最牛之人竟不在小說中

清代絲綢上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有任何描寫,七人本有望成為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他們的性格怎可能去鞠躬盡瘁?相比那種充滿陰謀、腐敗以及令人窒息的宮廷氛圍,聚在竹林裡飲酒彈唱才最痛快,這就是為什麼曹操和劉備在今天只能活在書裡,但嵇康與《廣陵散》卻有了無數的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