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晉與南北宋誰更有骨氣

公元265年,司馬炎取魏代晉,雖然後世不把晉朝當作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朝代來看待。事實是晉依舊是個大一統的國家,儘管只有二三十年的統一,其統轄疆域繼承了漢朝的大部,遠較北宋時幅員遼闊。

人禍大於天災,晉朝國祚之短讓人吃驚,人才濟濟的司馬家族居然將堂堂之大晉朝交給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簡直就是自己作死催命,若非如此,禍亂國運的“八王之亂”也不至於折騰的大晉奄奄一息。是否曹丞相的在天之靈禍亂武帝司馬炎的心智也未可知。

晉朝雖承平時短,但依舊保持了大國的尊嚴,大概是大漢的尚武的血液依舊在晉人的身體中泊泊流動。當初在長安城中外無援兵,內無糧餉的情況下,僅僅幾千士卒在鞠允,索綝的帶領下依舊進行了殊死的抵抗,最後城破被俘,在匈奴人手中“湣""懷”二帝雖“青衣侑酒”被辱被殺,晉朝依舊沒有議和投降,臣事胡人之說,後來司馬睿南渡長江建立東晉,依舊是與北方的胡人征戰不休,雖東晉將領各派系不時衝突,時常干涉朝政,但保家衛國的大政方針是一致的,也沒有對外投降的將士。

東西晉與南北宋誰更有骨氣

縱使是苻堅大帝的百萬秦兵,“投鞭斷流”也沒能使偏安東南的東晉軍民屈服,在謝安的率領下,萬眾一心打的秦軍“草木皆兵”,大敗而回。

後來的桓溫定蜀入秦,劉裕的滅後秦,伐西燕,北至洛陽,處處顯示了晉朝的對外族的不退讓,絕不屈膝求和,以戰立國是基本國策。

宋朝得國與晉一樣,都是輕輕鬆鬆取而代之,雖文治之盛未而有之,但武功方面就差強人意了。

北宋一代,開頭就被遼人壓制,真宗以後更是合議不斷,尊外族君王為兄,為叔,為父,歲貢錢財布帛,已成為慣例,見怪不怪,大唐的尚武之風在宋人的血液中早被剔除的一乾二淨。以和為國策終宋一朝。在金兵圍困京師汴梁的危急中,依舊在戰和之間爭論,終究造成了歷史上的屈辱一幕——靖康之恥。

東西晉與南北宋誰更有骨氣

南宋建立後一直秉持北宋的一貫議和作風,萬不得已作戰時,畏敵如虎,每當出兵時,將領身居百里之外,美其名曰持重,其實就是怕死,帶兵打仗,士兵在前線,將領在遠遠的後方,這樣的軍隊怎能不打敗仗。

秦檜作為議和投降的標誌性人物,被永久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但兩宋之中,投降求和,割地賠款的屈辱之舉比比皆是,縱使岳飛等將打了勝仗,依舊是南宋急於議和的籌碼,在次不想為秦檜翻案。只是南宋諸將的暮氣與萎縮,秦檜的阻塞視聽,賈似道的因循誤國都是我們不能原諒的事實。

兩個同樣被異族侵凌而偏居一隅的朝代,在此無意於討論哪個朝代滅亡的更有尊嚴,那隻會讓我們黯然神傷,他們都是我們文化進步中的一個縮影,是非對錯也無法彌補事實造成的傷痛,只是希望這樣的慘痛經歷不會被我們再次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