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晋与南北宋谁更有骨气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魏代晋,虽然后世不把晋朝当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来看待。事实是晋依旧是个大一统的国家,尽管只有二三十年的统一,其统辖疆域继承了汉朝的大部,远较北宋时幅员辽阔。

人祸大于天灾,晋朝国祚之短让人吃惊,人才济济的司马家族居然将堂堂之大晋朝交给一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简直就是自己作死催命,若非如此,祸乱国运的“八王之乱”也不至于折腾的大晋奄奄一息。是否曹丞相的在天之灵祸乱武帝司马炎的心智也未可知。

晋朝虽承平时短,但依旧保持了大国的尊严,大概是大汉的尚武的血液依旧在晋人的身体中泊泊流动。当初在长安城中外无援兵,内无粮饷的情况下,仅仅几千士卒在鞠允,索綝的带领下依旧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最后城破被俘,在匈奴人手中“湣""怀”二帝虽“青衣侑酒”被辱被杀,晋朝依旧没有议和投降,臣事胡人之说,后来司马睿南渡长江建立东晋,依旧是与北方的胡人征战不休,虽东晋将领各派系不时冲突,时常干涉朝政,但保家卫国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也没有对外投降的将士。

东西晋与南北宋谁更有骨气

纵使是苻坚大帝的百万秦兵,“投鞭断流”也没能使偏安东南的东晋军民屈服,在谢安的率领下,万众一心打的秦军“草木皆兵”,大败而回。

后来的桓温定蜀入秦,刘裕的灭后秦,伐西燕,北至洛阳,处处显示了晋朝的对外族的不退让,绝不屈膝求和,以战立国是基本国策。

宋朝得国与晋一样,都是轻轻松松取而代之,虽文治之盛未而有之,但武功方面就差强人意了。

北宋一代,开头就被辽人压制,真宗以后更是合议不断,尊外族君王为兄,为叔,为父,岁贡钱财布帛,已成为惯例,见怪不怪,大唐的尚武之风在宋人的血液中早被剔除的一干二净。以和为国策终宋一朝。在金兵围困京师汴梁的危急中,依旧在战和之间争论,终究造成了历史上的屈辱一幕——靖康之耻。

东西晋与南北宋谁更有骨气

南宋建立后一直秉持北宋的一贯议和作风,万不得已作战时,畏敌如虎,每当出兵时,将领身居百里之外,美其名曰持重,其实就是怕死,带兵打仗,士兵在前线,将领在远远的后方,这样的军队怎能不打败仗。

秦桧作为议和投降的标志性人物,被永久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但两宋之中,投降求和,割地赔款的屈辱之举比比皆是,纵使岳飞等将打了胜仗,依旧是南宋急于议和的筹码,在次不想为秦桧翻案。只是南宋诸将的暮气与萎缩,秦桧的阻塞视听,贾似道的因循误国都是我们不能原谅的事实。

两个同样被异族侵凌而偏居一隅的朝代,在此无意于讨论哪个朝代灭亡的更有尊严,那只会让我们黯然神伤,他们都是我们文化进步中的一个缩影,是非对错也无法弥补事实造成的伤痛,只是希望这样的惨痛经历不会被我们再次演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