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為何官員聽到十分懼怕,披甲人又是誰

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

這是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臺詞。往往很多官員在犯了大錯或者惹得皇帝不高興,因為罪不至死,所以皇帝往往就是這樣做的。那麼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何讓眾多官員懼怕,寧可死,也不願去呢?還有那神秘的披甲人又是誰呢?

寧古塔的來歷與傳說

寧古塔現今位於黑龍江省牡丹花市附近,也算是非常靠北的地方了。大家聽聞發配寧古塔,肯定認為寧古塔是荒蕪之地,而恰恰相反的是它是清朝時期的軍事重地,東北的軍事經濟中心,可以與當時的盛京相比較。最主要的是這塊地方被認為是滿清的龍興之地,這是為啥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個傳說:

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為何官員聽到十分懼怕,披甲人又是誰

寧古塔遺址

滿語中的寧古是“六”的意思,而塔是“個”的意思,傳說很早的時候有六個滿族的兄弟來到這裡開荒,這才慢慢有了人煙。然後因為奴兒哈赤的崛起,滿族人就將這個傳說改為是奴兒哈赤的六個兒子來此開荒,這就成了滿清的發祥之地。

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

可見寧古塔在滿族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為什麼寧古塔會被作為流放之地呢?

流放寧古塔

清朝很多罪人被流放至此,這一慣例起源於順治。從那以後,寧古塔就成為了流放的象徵,滿朝文武聽了,無不懼怕。畢竟被流放可不是好事,那就相當於你不能做官了,你不能享受榮華富貴與京城的繁華,你將在寧古塔孤苦終老。

粗粗一算,從北京到寧古塔大約有四千多公里,而身為流放的罪人只能步行到寧古塔,按照每天30公里的速度(官員都是錦衣玉食,這走路自然不快),需要四個月。而寧古塔處於東北邊疆,越往北,人煙越稀少,溫度也就越低,這官員平時哪有受過這樣的罪,長途跋涉,這身體稍微差些的可能直接一病不起,也可能直接就倒在路上,被豺狼虎豹襲擊吃食。

這雖然不是死罪,可在路上遭受各種折磨,生不如死,很多官員都會表示還不如直接給我一刀爽快。

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為何官員聽到十分懼怕,披甲人又是誰

寧古塔風光

縱然有運氣好的官員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寧古塔,可是他能夠忍受那飢寒之苦?畢竟古代不比現在有著大棉襖,羽絨服。況且身為罪犯穿著也是很差,這嚴寒該如何度過?一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官員,到了寧古塔可就沒有人服侍,也沒有糧食可以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

衣食住行,各種生活基本要求讓罪犯必須自力更生。地處嚴寒,種地也是一大難事,打獵更加不用想,要想一時間適應寧古塔的生活還真不容易啊!這就讓很多養尊處優的官員聞名喪膽,寧古塔這個名字就如同嬰兒止啼般嚇住了所有官員。

披甲人是誰?

給披甲人為奴,這神秘的披甲人是誰呢?眾所周知,清朝軍隊實施八旗制度,而八旗下的旗丁也是有地位高低的,它分為阿哈與披甲人。阿哈就是漢人朝鮮人,給女真人做奴隸的。而披甲人就是軍人(以旗人為主),披著鎧甲在戰鬥時衝鋒陷陣,勇往直前;但是如果沒有戰爭時,就是農民獵人,自己養活自己,其實有點類似軍戶屯田制。

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為何官員聽到十分懼怕,披甲人又是誰

披甲人

而那些被髮配的犯人就是給他們做奴隸,在當時披甲人還是對犯人比較好,也有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漢人教滿人耕種,而滿人教漢人打獵,這一切讓身為邊疆之地的寧古塔生機勃發,改變了當地生活與歷史。

原本寧古塔範圍很廣,曾經的海參崴就是歸寧古塔管理,可惜如今大部分土地都歸俄羅斯管理,實乃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