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始於三家分晉,而三家分晉又是為何發生?全因此人嘴欠

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

身為曾經的春秋霸主-晉國,可以說是成也六卿,敗也六卿。公元前633年,晉文公為了加強晉國建設,設立了三軍六卿制度。在當時諸侯公室的敗落之下,加強卿大夫的勢力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決策,晉國也在六卿的勵精圖治之下,登上霸主之位,輝煌一時。然而與此同時,晉公室的君權也在一點一點被吞噬,國政大權多掌握在六卿手中。

戰國始於三家分晉,而三家分晉又是為何發生?全因此人嘴欠

趙魏韓三家

一個國家容不下二王,更不用說六個了。六位卿大夫分別是智氏、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按照之前定下的規定,六卿輪流執政,在自己方執政期間,六卿就拼命發展自己,國內擴張自己的勢力,國外共同禦敵。只是地盤也就那麼一點,資源也沒多少,瓜分完咋辦?

優勝劣汰唄!六卿相互殘殺,搶奪,範氏與中行氏較弱,慢慢地被趙氏吞沒。只剩下趙、智、韓、魏,這四個世家勢力差不多,誰也不敢輕易出手,相互牽制。

故事發展到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北上稱霸春秋之時,智氏執政,當家人是智伯瑤。這個時候智家最強,而且智伯瑤此人素有野心,所以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削弱其他三家。他說晉國也是曾經的霸主,為了讓晉國再次稱霸,讓我們各自拿出萬戶來給晉公室。這時候智伯瑤也很主動拿出了萬戶。其他三家都知道拿出土地就意味著實力下降,所以各種推辭。不過實力最弱的韓家第一個頂不住了,只好拿出萬戶,後來魏家也害怕智伯瑤的勢力,也主動拿出萬戶。就是趙家不肯。

戰國始於三家分晉,而三家分晉又是為何發生?全因此人嘴欠

晉國各方勢力圖

趙家本就與智家勢力不相上下,無所畏懼,直接就說祖宗之物怎麼可以輕易讓出。這時候終於被智伯瑤抓到把柄了,身為執政之人,立馬就可得到晉公室的命令,帶著魏韓兩家一起攻打趙家。三打一,那是輕輕鬆鬆把趙家圍在晉陽城裡,只是兩軍僵持兩年多,也沒能把晉陽打下,這就很尷尬了。

這時候智伯瑤也很憂慮,深知日久生變,不過終於在一次城外勘探地形時,看到晉陽外的晉水,他靈機一動,想到了水淹晉陽,於是派人在鑿開水壩,晉水立馬就衝了出來,灌進了晉陽城。因為兩年的攻打再加上此次水淹,讓晉陽城的百姓更加怨恨智伯瑤,紛紛喊著死也不投降。深得民心的趙家也因此能夠繼續守下去。不過這也不是辦法,水越來越多,遲早會死。這時趙家的一位門客站出,願意出去瓦解智魏韓三家的圍攻。

而另一邊,智伯瑤帶著魏韓兩家站在高處欣賞著水淹晉陽之景。這時候的智伯瑤心情大好,終於快要將趙氏解決了,於是豪氣叢生,十分得意的說:早知道用水能這麼輕鬆解決,當初何必這麼麻煩

,說完哈哈大笑。

戰國始於三家分晉,而三家分晉又是為何發生?全因此人嘴欠

水淹晉陽

而此時魏韓兩家看著這一幕實在不忍心,此時又聽到智伯瑤這麼說,突然想到自己家附近也有河,這怕是這眼前的場景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魏韓兩家相互看了一眼,都讀懂對方眼裡的意思。而當晚趙家門客也到,三家達成協議,直接反攻智家,而且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端了智家老巢,這一下四家變三家。晉出公一看這還得了,趕緊借兵平定三卿之亂,結果為時已晚,最終敗逃,趙韓魏三家最終也將晉國所有土地瓜分了。

當時的周天子一看已成定局,也就隨手冊封他們三家為諸侯。這智伯瑤說了這句話直接促成三家分晉,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說話前要好好想想,不能這麼無腦。就這樣這一句話改變當時春秋局勢,開啟了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