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歲月流轉中的白衣少年

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在萬眾矚目下持續發酵。

知情人士揭露,廣大網友聲討,朋友圈刷爆,明星父母發聲,有關部門立案……

越來越多心懷正義的人站出來,剖析整個事件的因果始末。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告,長春長生生產的狂犬疫苗存在記錄造假。

16日,長生生物發佈公告,宣佈召回狂犬疫苗。

17日,長春長生聲明涉事疫苗未出廠銷售。

18日,山東疾控中心宣佈停用長春長生的狂犬疫苗。

20日,吉林藥監局處罰公示,長春長生生產的白百破疫苗不符合規定,按劣藥論處。

一條灰色產業鏈,在層層揭露中昭彰見日。

起因是內部生產車間老員工實名舉報。

堂堂“疫苗之王" 駛過商海的大風大浪,竟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在內部鬥爭的陰溝裡翻了船。

但是,翻船的原因真的只是這次陰溝的羈絆嗎?

雍正王朝說的明白:草根都本分的很,真敢喪心病況頂風作案的,背後不是親王就是貝勒。

亂象必有其根源,追根溯源的職責會有人去履行。

實名舉報的背後,是令人細思極恐的事實:

舉報,因為苛扣工資獎金,而不是良心現自己參與的製造假疫苗於社會有害。

憤怒,不是因為良知與正義,而是因為自己耕種的一畝三分地沒了應有的收成。

獎勵?全民參與、社會關注,有關部門對舉報進行查處,已經作了了不得的反應了不是?

致敬歲月流轉中的白衣少年

1

一件事過分到了什麼程度才能引發人的憤怒之情?

疫苗事件中,頂風作案、喪心病狂的是藥商企業,會有輿論聲討、司法立案去究責。

而利益共存的社會關係中,誰會為我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危機意識的建立去公關?

我們需要更多企業不斷審視自身的業界良心、司法制度不斷健全落地的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草民”以自我覺醒的意識去監督。當發現危險時,每個人都有一雙正義的慧眼,及時地發出警示的信號;當災難年臨時,能同仇敵愾,把矛頭對準主要敵人。

總有那麼一次,衝冠一怒的不只是因為切中要害的個人利益,更多的是因為息息相關的社會責任。

2

有人說,憤怒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太難了。

上海的一外賣小哥,雨天在送餐的路上發生了摩擦,在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下,小哥無條件接受賠付。

西安的一外賣小哥因拒絕客戶幫忙倒垃圾的要求,遭到客戶投訴被公司處罰。

廣州外賣小哥車禍昏迷,索賠時才發現自己已不是某團員工。

經常有 “外賣小哥忍痛送、累暈街頭”等觸目新聞;也不乏“外賣小哥雨中送餐被罵、見義勇為智鬥歹徒”等佔據熱點。

在見慣人事與諸多不公後,他們學會了自我寬慰,讓委屈的心在掩人耳目的笑容裡前行。

他說越是颳風下雨、天氣越冷或越熱的時候,越是他們的旺季。

他說雖然會遇到一些刁鑽的客戶,但是有會遇到會給小費的客人。

他說這工作有點累,但是好在自由,想休息的時候可以不上班。

他說這個職業還是挺公平的,只要不偷懶,就能多勞多得。

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行業的辛苦表示理解和同情。

他們是日趨完善的服務行業裡的錦上添花的一環。多數的他們,是背井離鄉的打工仔,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人。

他們沒有對生活說“不”的底氣。

但他們的經歷被放到網上,每每會引起網友一邊倒的聲援。

你看,路見不平一聲吼能有多難?

儘管每個人都有為各自生活奔忙的理由。

儘管義憤填膺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會有些難以開口。

但心存善念的人,從未喪失過追求正義公平的憤怒之心。

3

年輕人的憤怒,值不值得?

有意思的是,知乎上曾展開過一個 “你真的會給外賣小哥差評麼”的討論。

——給好評沒啥說的,這麼辛苦,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寒冬。但一旦遇到那種拖好久都沒送到或者其他情況令人很不舒服的時候,我好想給,但又於心不忍。

——外賣小哥打電話我讓我自己取餐,我從四樓走到一樓,剛有接起電話,他就在那邊講:“怎麼不接電話啊…你快來門口拿餐吧,我這還有下一單呢。”

所以,我應該一路小跑著去外賣,以免耽誤您的下一單?

下一單是單,我這一單就不是單了?

為什麼我點個外賣,反而好像欠了你們一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外賣這個行業的道德綁架水平已經可以和老師,甚至父母相提並論了。哪怕他們遲到,私自確認收貨,半路偷吃又吐回,態度惡劣,我們也必須寬容給好評,因為他們不容易。

這段討論本身就頗具意義。

有人不禁反問,他們不容易,別人就容易了嗎?

坐在辦公室格子間的上班族,會因為一個項目加班到深夜,也會因為一份計劃書被老闆罵的狗血淋頭。

會與客戶對接作心驚膽戰的準備,也會有各種辦公室疾病藏於一身。

每個月一樣有房租信用卡要付,還要承受來自同齡人之間差距的競爭壓力……

生活於成人而言,除了妥協,沒有容易二字。

善良的人,博愛之心氾濫時,往往偏向對看似弱勢的一方產生同情,卻容易罔顧事實不問真相。

如果說為他人而怒為的是正義,那麼為自己而怒維護的是基本的公平。

就這個問答來說,任何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好的自然就有差的。你不去投訴差的,才是對好的從業人員最大的不公平。

一份職業的收入不靠企業的工資和獎罰制度來保證,而是要靠道德綁架消費者來保證,難道不值得拷問?

資本運作者是多麼聰明的存在呀,就服務行業而言,成功的把僱傭關係的矛盾轉移到了勞動者和消費者身上。

出了問題,雙雙欲哭無淚,欲訴無門。

我們不應該憤怒嗎?

當然,我們需要學會的是,正確地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

新興服務業的興起,豐富且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行業的良性競爭無疑會對其具有基礎的規範作用,誠然,在競爭中發展需要時間經營,體系的完善需要客戶去體諒。但因行業僱傭制度上的不完善而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的道德與維權的矛盾,該由誰來埋單?

因此,當有些憤怒的年青人對於不公平待遇無法照單全收時,也需要同樣的寬容。

這個社會,沒有絕對的弱勢者,連基本維權都無處可申時,誰還不是值得同情的那一個呢?。

我們需要更多正義發聲,用恰如其分的輿論將灰暗的不公釘死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涅槃重生。

4

易怒是年輕人的標籤?

網上最近火了的一段話:“不要輕易批評年輕人,他們會離職,而中年人卻不會。”

據說批評了現在年輕人的沉不住氣,也隱射出中年人的生活不易。

中年人為了生活彷彿已然到了忍辱負重的地步。

誠然,面對令人憤怒的人 事,中年人更顯成熟,他們已多半學會自控剋制。一時的憤怒,不如痛定思痛後的安穩來的踏實。平淡生活難能可貴,經不起半點意外激起的漣漪。怒髮衝冠更是奢侈的揮霍。

然而你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事實:

本地戶口,在事業單位的他胸無鴻鵠,願意在基層的崗位上穩紮穩打,日復一日,熬至油膩中年人。

即使在電商巨頭的企業,也有那麼一些打著多年資歷的幌子、扯著裙帶關係的中年老員工,壓人一頭。眼看才畢業的毛頭小子一波波後來居上,心理便產生強烈的中年人的焦灼感。

比起那些“罵不走”的成年人,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不是更值得欣賞嗎?

他們同樣為生活在奔波,不同的是,在安逸與折騰中他們選擇了後者。

你說年輕人不沉穩,易怒,容易被罵哭罵走。

那是因為你不真正的瞭解現在的年輕人。

保持隨時憤怒的心,但從不輕易犯怒。

他們具備憤怒的情緒,但絕不是“槓精”和“憤青”。

這裡的憤怒,是對自我需求或自我定位追求的一種情感表達,是“敢於直面慘淡人生或淋漓鮮血”的一種勇氣,是從不敷衍內心與逃避現實的性情。

你可以理解為,熱血滿腔的年青人中能更多地誕生真勇士。

5.

——“為什麼年輕人世界有那麼多的不滿和憤怒”?

—— 那是因為我們身上有著旺盛的人性。

仍舊憤怒,是因為對美好生活抱有更高的希望,對社會法制公平正義懷有強烈的信心。

保持應有憤怒,是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無關乎年齡,角色與責任,它是人性未泯的標記。

而是否年輕或年邁並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是一個社會人,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願意為更高的文明與尊嚴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