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扶不起的阿斗,失敗的代名詞

雖然非洲各國在獨立之初的十幾二十年時間裡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還是取得了不少的進步。以教育為例,在獨立後的20年時間裡,適齡兒童入學率,從36%提高到了63%,進入中學教育的比例,從3%提高到13%;以醫療衛生為例,嬰兒死亡率從每千人38降到每千人25,平均預期壽命從39歲提高到47歲等等,這些改善還是值得肯定的。

這個時候的非洲雖然政變頻仍,但仍然是一塊給人希望的地方。經濟發展雖然不算太好,但是仍然是有進步的。在六十年代,黑非洲的年均GDP增長達到了3.9%,但是,將非洲的這些數據跟其他發展中地區來比較,就出現問題了:這些指標不僅落後於整個世界的平均,還比同時期的亞洲和拉丁美洲相差甚遠。

在1968年到1973年之間,一場大幹旱席捲了整個荒漠草原Sahel地區,位於這一帶的尼日爾,乍得,毛里塔尼亞,馬裡,上沃爾特,塞內加爾以及尼日利亞北部紛紛陷入危機。其中,馬裡損失了40%的牲畜,食品產量也下降了40%,不僅僅西非地區遭到了大幹旱,東非甚至南部非洲也遭遇了同樣的乾旱。

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原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桶3美元飆升到1974年的每桶14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後,油價從1979年的每桶19美元漲到1981年初的每桶38美元。油價高漲,使得所有進口燃料的非洲國家都受到很大影響。

非洲:扶不起的阿斗,失敗的代名詞

高油價導致一些非洲國家用於進口石油所花費的外匯過多,外匯緊缺,資金短缺給當地政府財政帶來災難,無法進口一些基本的物資。高油價和外匯短缺也對農業和工業的打擊也很嚴重,使得農業機械無法發揮作用,使得許多工廠都無法開工。不過當時,非洲的一些產油國還是有享受到好處的非比如尼日利亞,剛果布,加蓬,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等國的出口都有了很明顯的增長。因此整體來看,高油價對於整個非洲的好壞參半,非洲發展緩慢的原因,恐怕還是要在自己身上找。

很多非洲國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工業化作為發展道路,但是發展到了70年代的時候,已經困難重重。很多非洲國家都意圖用政府補貼和高額的關稅來扶植自己的工業,但是再多的補貼也頂不住企業自己效率的低下,而且企業缺乏競爭性,政府的基礎設施極差,官僚的腐敗,各種各樣奇怪的規定,再加上各種政治風險也使得有心發展企業度日艱難。而非洲大陸上建立的眾多的國有企業,整體上卻效率低下,機構臃腫,同時受到政治更大的影響,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補貼才可以維持。正因為如此,很多非洲國家開始了去工業化的過程,而恰恰就在這個時候,拉丁美洲和亞洲工業的快速增長,使得外國資金很少願意進入非洲。最終,能夠在非洲保留下來的工業,幾乎只剩下礦業。

非洲:扶不起的阿斗,失敗的代名詞


非洲的農業發展也不容樂觀。但是第一代非洲領導人們為了發展工業,對農業領域普遍支付高額的稅收來發展工業,並不怎麼關心農業本身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從事農業的積極性被大幅度打擊,各種糧食產量驟降。比如在加納,七十年代的可可產量僅及六十年代的一半;贊比亞在獨立之初糧食可以自給,到了七十年代,食品已經嚴重依賴進口。

非洲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一旦遇到問題,總是把眼光放到了國際社會上,尋求國際援助,而過度地忽視了自身的建設。這麼做的結果又導致非洲很多國家的外債嚴重。在七十年代,非洲國家外債總額大約為60億美元,到八十年代,其外債已經達到了380億美元,在1982年的時候,又漲到了660億美元,一年後又漲到了860億美元。資金缺乏使得非洲國家沒有錢花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沒有錢進口基礎物資,使得經濟形勢更加惡化。由於外債過多,一些非洲國家索性決定不償還外債,國際社會上有些人也呼籲取消非洲國家的外債,以幫助其發展經濟,但是卻同時產生了對於外債的更加嚴重的依賴。

非洲這群國家中也不是沒有正面的例子,比如博茨瓦納在獨立之時,其國土的大半都是沙漠,人口數量也只有50萬,是非洲大陸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獨立後不久,便在博茨瓦納境內發現豐富的鑽石礦,博茨瓦納政府把鑽石美元投資到基礎設施,健康,教育等等領域,私有企業也開始逐步發展,政府的腐敗也比較少。因此到八十年代末,博茨瓦納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每年1700美元。

非洲:扶不起的阿斗,失敗的代名詞

儘管非洲的各種條件都很,但非洲的人口仍然增長迅速。在五十年代,非洲大陸上的人口大約只有2.2億,佔世界人口比例的8.8%,到了九十年代,人口已經達到6.2億,佔到了世界人口的12%,人口增速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在黑非洲,平均每個婦女要生育6個子女,雖然黑非洲嬰兒死亡率也高居世界之首,但這麼高的生育率依舊導致高速的人口淨增長。人口的迅速增加,給各個非洲國家帶來沉重的壓力,政府無力負擔新建醫院、學校,修建道路、房屋、自來水設置等等基本建設任務,很多非洲政府連維護現有的基礎設施都勉為其難,根本談不上新設施的建設。而大量的年輕人口湧入本來就沒有多少就業機會的城市,也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性,帶來了眾多的社會問題。迫於人口壓力,農民們開始開墾各式各樣的土地,無論是降雨不足的地方,或者地勢險要的山嶺,都要進行嘗試。有很大面積的牧場草場被開闢成為耕地。

經過了政變頻繁、多災多難的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的時候整個非洲在世界人們的眼中,已經成了失敗的代名詞,經過了多條路線的嘗試,非洲仍然沒有找到一條確實可行的發展路線,沒有找到一條可以保證政治穩定的政治體制。經過了多種方法的經濟發展嘗試,非洲依然貧困,甚至可以說是越來越貧困,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之下。

雖然國際社會給與了很多的幫助,但黑非洲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般,越救濟越貧窮,狀況普遍比不上殖民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