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他親政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不斷除弊革新,但卻沒能挽大廈之將傾,終把中國這艘已經落後、破敗不堪的大船徹底傾覆。

他是倒黴的,對內遇上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太平天國,對外剛親政就要揹負祖國江山去面對如狼似虎的西方列強。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他是窩囊的,坐擁無數軍隊卻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到逃出北京,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國家魁寶圓明園被大火付之一炬,身為九五至尊也只能蜷縮在熱河承德山莊縱情酒色來麻痺自己。

你問他是誰?他就清朝第九位皇帝,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史書記載,在咸豐帝剛剛上任之初,就表現出了一名雄主所具備的優良品質,任人唯賢,沒有滿漢之分,重用肅順、左宗棠和曾國潘,調任林則徐從新疆回來,在朝政上樹立廉潔之風,自己帶頭縮減開支,擠出費用供給戰爭前線,整個王朝曾經一度換髮生機。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然後大清王朝200多年的積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革除,國內農民起義運動愈演愈烈,西方列強在強大的武器支持下不斷入侵,每日的奏摺除了“告急”還是“告急”,咸豐帝的內心很焦慮,強烈的帝國振興願景和殘酷的現實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1860年,英法聯軍一路打到北京,咸豐帝用“狩獵避暑”的名義匆匆逃亡熱河,成為了清朝歷史上第一位“逃出北京”的亡命皇帝,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咸豐知道,這條約一簽,自己必將遺臭萬年,愧對列祖列宗,但不籤,又難免家破人亡的下場。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現實的殘酷導致了咸豐心境的轉變,他開始在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縱情酒色,每日飲酒看戲,當時的戲班子每天開場一次,劇目不得重樣;咸豐的後宮嬪妃無數,全部帶到了避暑山莊,每天晚上陷於閨床,用放縱來麻痺自己。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由於每日不理朝政,把軍政大權交給肅順,導致了肅順集團和親王集團矛盾的激化,前面辛苦營造出的朝堂一心被毀於一旦,整個國家再次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之中

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勵精圖治缺成為“逃命皇帝”,最終命喪熱河

1861年8月22日,逃到熱河的第二年,年僅31歲的咸豐死於承德避暑山莊,這可能就是悲哀莫大於心死吧。對於這樣一位皇帝,各位是什麼看法,留言告訴淑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